当前位置:

弄错CT致女子被误诊“绝症”:医疗漏洞不能止于“严肃处理”

来源:红网 作者:李坤泽 编辑:汪敏星 2025-08-20 21:21:02
时刻新闻
—分享—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李坤泽(山东大学)

近日,四川省人民医院发生的一起医疗事故引发广泛关注。患者翟女士因肩伤就医,却因CT影像录入错误被误诊为“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这一“绝症”,服药3个月后直到复查才发现真相。这一事件令人咋舌,看似严谨的医疗体系,为何会出现如此严重的失误?(8月19日 澎湃新闻)

瑞士奶酪理论常被用于解释复杂系统中的事故成因。该理论把系统的各个环节比作一片片奶酪,每片奶酪上都有一些随机分布的“洞”代表缺陷或失误。正常情况下,这些“洞”不会排成一列,因而不会导致严重后果。然而,一旦各个环节的“洞”巧合地对齐,危险就会像光线一样射透所有漏洞,导致事故发生。

在此次事件中,多个环节的“洞”就不幸排列在了一起。从另一患者误入检查室开始,身份核对就出现了漏洞。医师在检查前未能仔细确认患者身份,导致错误的CT影像被录入。接着,后续重新检查的正确影像未能在系统里自动覆盖错误数据,使得错误得以保留。最后,初诊医生在诊断时也没有仔细比对历史影像或进行进一步核实,让错误的CT影像误导了诊断结果。就这样,一道道防线接连失守,误诊的悲剧最终发生。

这样的失误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是巨大的。翟女士原本只是肩伤,却意外被宣判“绝症”,一家人陷入痛苦与绝望之中。三个月的错误服药,不仅让患者承受身体上的不适,更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压力。即使目前各项检查显示身体无明显异常,但错误用药的潜在风险以及患者遭受的精神创伤,岂是轻易就能抹去的?

院方虽已致歉,并表示将严肃处理相关人员,但这远远不够。此次事件是一记沉重的警钟,提醒所有医疗机构必须深刻反思医疗流程中的安全隐患,全面排查并修补医疗流程中的每一处“洞”。一方面,要加强内部管理,优化操作流程,通过技术手段和制度约束,确保患者信息准确无误;另一方面,要强化对医护人员的培训,提高其责任心和专业素养,严格落实各项操作规范。多一份细心和谨慎,多一次核对和询问,也许就能避免这样的悲剧重演。

医疗安全的底线,从来不是“不出大事”,而是“不放过小事”。一张“乌龙”CT的背后,藏着多少被忽视的细节?当“严谨”成了墙上的标语,当“核对”成了嘴上的流程,那一层层看似坚固的“奶酪”,早晚会被更多漏洞蛀空。希望这场风波过后,医院补的不只是通报里的“严肃处理”,更是每个环节里那些能挡住错误的“补丁”。毕竟,谁也不想成为下一个被危险射中的人。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李坤泽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2/64/1521554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