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一日店长”爆火,别掉进了虚假消费的陷阱

来源:红网 作者:陈国媛 编辑:吴海刚 2025-08-22 16:26:09
时刻新闻
—分享—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陈国媛(苏州大学)

近日,“一日店长”活动在社交平台迅速走红引发热议。从时尚圈的明星快闪,到如今涵盖网红博主、Coser乃至素人潮人的全民参与,“一日店长”活动已从单纯的品牌临时营销手段,成为年轻人社交互动和文化表达的新方式。然而,以流量为导向、以经济效益为核心指标的消费狂欢,剥开繁华的表象,不难发现,是无法填补青年群体内心缺失的价值感的。

所谓的“一日店长”,本质上是明星效应催生的新代言形式。品牌方邀请明星、网红进驻店铺,亲自为购买商品的粉丝或路人提供服务,从最初简单的站台互动,到如今的拍照送小卡、近距离互动等,说到底和传统的粉丝见面会、签售会并无本质区别。这种活动往往以直接且即时的视觉、触觉等感官刺激,促进消费者做出消费决策。

然而,热闹非凡的互动结束后,不少消费者却陷入了一种难以言说的空虚之中。这种空虚感一方面源于活动设置的高消费门槛。为了获得与“一日店长”互动的机会,消费者往往需要购买价格不菲的商品套餐,这对于经济尚未独立的年轻人来说,无疑是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流量时代信息更迭速度极快,活动带来的短暂热度迅速消散,热烈的氛围和强烈的情感体验转瞬即逝,留下的只有无尽的空虚。

鲍德里亚指出,广告和大众传媒通过制造“伪事件”构建虚假需求,在现代广告活动中,总是巧妙地营造一种氛围——我们需要跟上潮流,要在无数的消费行为中满足自己“被看见”的渴望。但这种基于物质标准、依赖他人反馈建立起来的自我接纳,本质上是一种虚幻的满足。当人们为了迎合外界所谓的“流行”,不断投入金钱、消耗情感时,实则是在过度膨胀的欲望中迷失了自我,却还误以为这是正常的情感诉求。

就像英国诗人托马斯・艾略特在《空心人》中所描述的那样:“我们是空心人,我们是填充着草的人,倚靠在一起,脑壳中装满了稻草。唉!我们干巴的嗓音,当我们在一块儿飒飒低语,寂静,又毫无意义,好似干草地上的风。”消费者想要只通过消费的方式来追求某种满足,容易丢失真正的思考,如同空心人一般,在消费的漩涡中越陷越深,内心被空虚填满,却无法实现自我价值的创造。这也揭示,消费主义的本质困境在于:它虚假承诺能够通过物质消费获得幸福,但只会不断地制造新的欲望缺口和消费需求。

面对类似的营销手段,有网友犀利地提出质疑:如果自我需求需要外界引导才能被察觉,那这种需求是否真实?诚然,适度消费满足合理需求无可厚非,但如今社会充斥着各种人为制造的“伪需求”。这些被金钱和物质包装的“礼物”,以限时、稀缺为诱饵,引诱消费者陷入了无尽的消费循环。流量终究如过眼云烟,而这种消费模式不过是通过加速符号的“死亡”来维持消费欲望的短暂高涨,其带来的价值注定是空虚且短暂的。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陈国媛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2/66/1522095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