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医疗科普乱象频发,谁来为公众健康把关?

来源:红网 作者:郑越文 编辑:刘经纶 2025-08-02 20:33:01
时刻新闻
—分享—

73f065212ebb4003ac55da8767c0d3dc.jpg

□郑越文(伊犁师范大学)

在互联网时代,医疗科普信息的传播变得更加便捷高效,然而,随之而来的乱象也日益凸显。8月1日,中央网信办、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自媒体”医疗科普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平台完善医疗“自媒体”账号资质认证,严禁无资质账号发布专业医疗科普内容。这一通知为解决医疗科普乱象提供了明确指引,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短视频和自媒体的迅猛发展,医疗科普领域乱象丛生。一些所谓的“网红医生”将科普当作牟利工具,违规开展导医导诊、线上问诊、直播带货等活动,甚至不惜夸大治疗效果、虚构病例、杜撰故事来误导公众。例如,在安徽淮南曾宣判的一起诈骗案中,迟某军虚构“国家一级保健医师”等头衔,在直播间大谈养生。部分医生超出专业领域跨界蹭热点,如“妇科医生”给男士T恤带货,“骨科医生”推销美容产品。更有甚者,一些医生的科普内容低俗化,自导自演虚假急救场景,或在科普中夹带私货,通过“药托”引导网民购买药品。

乱象背后,是多方面原因的交织。平台管理漏洞是其中的关键因素之一。部分平台资质审核不严、技术过滤机制不完善,导致不具备医疗知识的人也能轻易成为“网红医生”。流量经济的诱惑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部分医生背离科普初衷,MCN机构为获利要求医生发布不专业内容。此外,医疗机构对医生科普内容审核流于形式,部分医生法治意识淡薄,也是导致乱象频发的重要原因。

要解决这一乱象,必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首先,网站平台应进一步完善医疗“自媒体”账号资质认证工作,对申请相关资质认证的账号,要区分医疗机构从业人员、医学院校人员、医药研发机构等不同医疗领域人员类型,分类开展账号资质核查。其次,平台应加强违法违规医疗科普行为的发现和处置,严禁无资质账号生产发布专业医疗科普内容,严格标注医疗科普信息来源,严禁违规变相发布广告。此外,医疗机构应加强对医生的管理和教育,提高医生的法治意识和职业道德,确保其发布的科普内容科学、准确。同时,还应加强对公众的教育,提高其对医疗科普信息的辨别能力,鼓励公众对违规行为进行监督和举报。

《通知》的发布,不仅是对当前医疗科普领域乱象的一次有力整治,更是对公众健康权益的一次有力守护。我们期待通过各方的共同努力,能够营造一个更加健康、科学、可信的医疗科普环境,让医疗科普真正成为公众健康生活的助力,而非误导公众的陷阱。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郑越文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2/94/1517619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