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镇干部失联8年,背后是“失联的监管”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汪敏星 2025-08-06 17:30:55
时刻新闻
—分享—

□郭元鹏

8月1日,陕西汉中城固县三合镇政府登报称,干部鲁某强8年多前擅自离岗至今未上班,通知其限期返岗,逾期不归则解聘。8月4日,极目新闻记者从三合镇政府、城固县人社局获悉,公告属实,鲁某强系事业编制人员,疑失联多年,其离岗后工资已停发。

公告显示,鲁某强于2016年12月离岗。该人员未按程序办理相关离职手续擅自离岗,至今一直未到单位上班。在此期间,单位以各种方式与该人员联系未果。现以公告方式通知该人员于2025年8月10日前返岗,如逾期不归,该单位将按相关规定予以解聘,一切后果由本人负责。

镇政府登报限期返岗的公告,与其说是对失职者的追责,不如说是对一段长达8年监管空白的尴尬补位。当一名公职人员能在体制内“隐身”8年,暴露的绝非个人的擅离职守,而是背后监管体系的“失联”。

公职岗位绝非“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的自由市场。回溯2016年鲁某强离岗之时,正值机构改革,其原属的农技站划归镇政府管理。这本应是人事交接、责任厘清的关键节点,却成了监管链条断裂的起点:新接收单位多年未见其人影,却未深究去向或启动处置;原主管部门移交后便“甩手不管”;人事系统中编制犹在,却无人追踪其动态。正是这种“三不管”的真空地带,让一名干部在众目睽睽之下失联8年成为可能,实在匪夷所思。

更令人追问的是,长达8年间,监管为何没有及时跟上?公职人员管理规章明确,擅自离岗超期应予以辞退或解聘;即便联系不上,也可依法公告送达、依规处理。然而在鲁某强的案例中,停发工资或许是对“不在岗”的被动反应,但正式的解聘程序却迟迟未能启动。是害怕担责而“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还是人事管理本就流于形式,压根没将其纳入有效监管的视野?无论何种原因,都深刻折射出基层治理中“重录用、轻管理”的沉疴痼疾。

或许有人揣测鲁某强或有特殊隐情。然而,若真有不得已的缘由,为何8年都无人核实?若确无特殊,这种“占编不在岗”的行为,本身就是对宝贵公共资源的浪费。政府编制是履行公共职能的重要一环,一个长期虚悬的岗位,不仅空耗人力成本,更可能阻滞相关工作,最终损害公共利益。

如今登报催返岗的“补救”已然启动,但公众更关心的是这8年的监管缺位该由谁担责?制度又该如何堵漏,防止下一个“隐身干部”出现?答案或许在于更严格的日常考勤、更畅通的人事动态追踪机制,以及更刚性、更及时的失职问责链条。毕竟,治理效能的提升,始于对每一个岗位、每一份职责的较真落实。

鲁某强最终是否返岗、能否被解聘,已非事件核心关注点。值得深思的追问是,一名有名有姓的公职人员,缘何8年难寻,直至今日才想到处置?若非登报,是否还将继续“隐身”?还有多少这般“失联占位”者未被发现?

真正需要警醒的是,不能让“监管失灵”的阴影比“干部失联”的存在更为长久。唯有织密制度的笼子,让监管真正“在线”,才能确保每一名公职人员都切实做到在岗、在责、在行。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郭元鹏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2/98/15183296.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