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雅婷(山西大学)
一座打动过无数网友的写满“心事”的农村小院,在春节前有了它的“数字分身”,打开小红书上家史博物馆“福青小院”的页面,“家”的味道一下子浓了起来。这是张宏刚、张宏英两兄弟送给过世父亲的礼物,是一部被永久保留在网络世界的家史。(1月22日 《凤凰周刊》)
“福青小院”包含了张福青的生活小事、家庭史和情感生活,一句句朴素的文字,让人十分动容,他生前写在房子上的文字被网友称为“父亲留下来的散文诗”。但是,通过这样怀念父亲的方式,我们也需要反思自己,是否总是忙于自己的事业和生活,而忽略了日渐苍老的父母的精神世界。
在感叹“福青小院”温情的同时,我们也在思考:为什么张福青会在墙上写字?或许是因为,他无人可以倾诉,也无人可以理解,只能把自己的内心独白一遍一遍地写给厚厚的砖墙,希望在此留下印记,就像史铁生说的一样:“唯有文字能担当此任,宣告生命曾经在场。”
当今社会,人们总是被时代的热潮裹挟着,快节奏的生活总是让人分身乏术,年轻人总是为了多赚一点钱,为家人带来更好的生活,忙碌于社交和工作中。张福青的两个儿子就是典型案例。张宏刚高中毕业后就离开山西省代县峨口镇老家出外谋生,张宏英与父亲的年纪相差很大,忙碌的工作也让他和父亲的交流很少。在父亲去世后,他们才开始更加深入地理解父亲,理解父亲的远方与奇想,理解父亲的农田和诗情。可是,如果说他们更早一点注意到墙上的文字,或许就能够增加与父亲的交流,能让父亲在孤独的晚年得到精神憩息。
在韩剧《请回答1988》中,有这样一句台词“孩子长大了就成了客人”,一句话说出了多少父母的心酸!说出了多少亲子关系中的悲哀!孩子本应该是家庭中的一员,而“客人”指前来拜访或做客的人,就好像是最亲的人之间有了一层隔膜,这样的身份转换是每个人都不愿意见到的。在社交方式如此多元的现代社会,与父母联络变得更加便捷,也许只需要微信上的一句“爸妈,你们最近怎么样”,或是视频聊天时与他们分享生活中那些杂七杂八的小趣事,亦或是听听父母絮絮叨叨、听听院子里的小事、抽空回家看看父母,都是对他们最好的礼物。
民谣歌手赵雷在文章《敏子》中这样写道:“曾经的我以为她不会离开,等我攒好钱买一辆舒服的小轿车,带着她去看年轻时没机会看的风景。可终究,没了时间。”“福青小院”的价值并不仅仅是让人们看到一个普普通通农民的一生,让人们体会到他的精神世界,更是对年轻人的一种提醒,它就像一面镜子,照出了年轻人对待父母时缺失他们的情感世界。爱父母并不只是寄回家的一盒盒补品,更是对父母的问候、对父母精神世界的理解,千万不要让“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悲剧上演。
漂泊的游子们啊,请回头看看你们日渐苍老的父母,他们的双鬓是不是又多了几根白发,他们的脊背是否渐渐地弯了下去,他们的眼角是否又多了几道皱纹?或许注意到这一点小小的细节,多关心他们一点点,多听听他们的想法,就能成为父母晚年的精神慰藉。
来源: 红网
作者:郝雅婷
编辑:刘威成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