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颖钰(云南师范大学)
“百亿票房”“中国影史第一”“冲击国际榜单”……这些关键词无一不在宣告,《哪吒2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为《哪吒2》)已然成为今年春节档的现象级爆款,彻底火出圈了!它不仅刷新了中国影史票房纪录,更以势不可挡的姿态席卷全球,成为国产动画的又一巅峰之作。
主角哪吒的成长与蜕变是影片中精彩的一个部分,但是其中配角群像的塑造同样令人印象深刻,甚至可以说是影片成功的关键之一。
电影中许多大场面让无数观众直呼“过瘾”,其中贯穿始终的海底炼狱场景,是《哪吒2》的点睛之笔。执行制片人刘潘在采访中提到:“每只妖设计也都需要有自己的特点。”正是这些精心设计的配角,为影片注入了丰富的层次感。例如,气势磅礴的章鱼元帅、精明能干的鲶鱼副官、杀伐果断的鳗鱼校尉,以及形态各异的龙族,都在影片中展现了独特的魅力。
开场时,这些海妖作为士兵,导演不仅为它们设计了各具特色的招式,还通过细节展现了它们的个性与能力。而在影片的高潮部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配角再次发挥了重要作用。当镜头扫过敖光、陈靖等主要角色后,我们可以看到章鱼、鲶鱼等海妖奋力托举,千千万万的海妖共同施法,最终助力哪吒与敖丙破鼎。尽管部分海妖在战斗中化作仙丹,但它们的牺牲与努力却成为了推动剧情发展的关键力量。这种群像塑造不仅让影片的情感更加饱满,也让观众感受到“英雄并非孤军奋战”的深刻主题。
反观近年来部分国产影视作品,过度依赖“救世主”人设和夸张的主角光环,往往忽视了配角的价值与群众的力量。这种叙事模式不仅让剧情显得单薄,也让观众逐渐产生审美疲劳。例如,在某些仙侠剧中,主角凭借一己之力拯救苍生,而其他角色的作用仅限于为主角铺路或制造冲突;在一些都市剧中,配角的存在仅仅是为了衬托主角的光环,缺乏独立的人格和成长线。这种叙事模式不仅让故事显得单薄,也让观众感到乏味。相比之下,我们会发现,一些成功的影视作品会更加注重小人物群像的塑造。例如,《琅琊榜》中,除了梅长苏的智谋与复仇主线,靖王的成长、蒙挚的忠诚、言豫津的洒脱等配角形象同样深入人心,他们的存在让故事更加丰满;《觉醒年代》中,陈独秀、李大钊等历史人物的光辉背后,是无数普通学生、工人、农民的觉醒与抗争,正是这些“小人物”的群像塑造,让历史的厚重感得以真实呈现。
事实上,任何一件关乎天下的大事,都不可能仅凭一人之力完成。正如《哪吒2》所展现的,真正的英雄主义并非个人主义的极致,而是集体力量的凝聚。只有当配角群像得到充分塑造,故事才能更加真实、立体,也更能引发观众的共鸣。
《哪吒2》的成功,不仅在于其精良的制作和创新的叙事,更在于它对配角群像的重视,而配角也从来不是点缀。它用生动的群像塑造告诉我们:英雄的背后,是无数普通人的努力与牺牲。国产影视若想持续突破,必须摒弃“主角至上”的陈旧观念,真正重视配角的价值,让每一个角色都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有机部分。唯有如此,才能创作出更多打动人心的佳作,赢得观众的认可与喜爱。
来源:红网
作者:李颖钰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