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胖东来红内裤事件:重要的是认识到舆论的杀伤力

来源:红网 作者:张川 编辑:汪敏星 2025-02-16 21:28:51
时刻新闻
—分享—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张川(吉首大学)

2月14日,针对此前顾客反映红色内裤掉色、过敏一事,胖东来发布53页调查报告,检测结果为合格商品,将恢复上架。由于未按照流程标准为顾客处理与解决,给顾客造成伤害且造成社会负面舆论影响,实习班长、店助、店长等六名员工受到免职等不同程度的处罚。给予顾客发放500元投诉奖。顾客对品牌的侵权伤害行为,将依法追责。2月4日,有网友发布视频称在许昌胖东来购买的红内裤严重掉色导致过敏。(2月15日 大象新闻)

纵观事件始末,一家久负盛名的企业和一个百万级别博主出现如今这般局面,相信是双方都不愿意看到的。但事情走到今天这一步,既说明了不同层次、认知水平的人之间沟通成本巨大,建立有效对话还需法治的加入,又意味着除批判个体外,更重要的是事件外的我们要认识到舆论的杀伤力。

必须警惕的是,舆论维权不能替代法治维权,或是说舆论维权的思维不能先于法治思维。举例来说,涉事博主就只看到了舆论正向的一面,所以跳过了理性和法治,而选择了利用舆论来进行维权,试图用舆论的力量倒逼胖东来给出符合其预期的处理方案。事态也确实发酵迅速,在网络舆论场引起了不小的关注热议。其中,“女性内裤”“胖东来”等关键词更是舆论迅速且广泛蔓延的助推剂,直到完全失去控制。或许,涉事博主也完全没想过会沦陷在自己亲手制造出的舆论漩涡中。

可以说,舆论维权是一把双刃剑,舆论的难以控制远超乎人们的想象,其爆发的杀伤力也不是常人所能承受的。在社交平台随处可见对于此事的评议,而评议的主题也早已不是涉事博主最开始设想的那样为自己“伸张正义”,甚至很多言论已经脱离了对此事的讨论,而上升到了对个体的人身攻击。初始阶段,涉事博主试图通过发布作品、更改社交平台签名等行为来回击这些舆论暴力,不仅毫无作用又激发了更严重的舆论炮轰。到这一阶段,事情的发展和舆论的发酵已经脱离了个体的控制。

还应看到,舆论会造成许多异化行为出现,不断挤压正义和真相的空间。每当有舆论热点事件出现,蛰伏已久的流量猎人便会现身,他们不在乎正义和真相,只在乎捕猎、收割流量。具体来说,胖东来做出回应后,舆论出现几乎一边倒的态势,绝大多数赞同胖东来的做法,相信科学检测和法律介入。但流量收割者会反其道而行之,故意站在主流舆论的反面,引起新一波的舆论战。

社交平台兴起之后,网络维权事件屡见不鲜,这似乎给人编织出了一个维权幻境:举起手机拍视频发到网上,事情就能得到解决,真相就能浮出水面,正义就能得以伸张。坦率地说,这是一种很危险的思维,很可能在未来某个节点就让我们陷在舆论的暗潮中,难以挣脱。

李普曼曾把新闻机构比作探照灯光束:“它像一道躁动不安的探照灯光束,把一个事件从暗处摆到了明处再去照另一个。”而这样一句话在现实中却多以“我要发网上曝光你”“我要让媒体曝光你”……的形式出现。尽管,想要达成的曝光目的会实现,舆论也会围绕曝光事件野蛮生长,但这其中的舆论力量,既有排山倒海的气势,也有泥沙俱下的压迫。当众说纷纭之中掺杂了过多的极端、偏激、无知和私欲,那么,舆论就被会一锤锤锻打成一件可以“兵不血刃”的“神兵”。

回到此事件中,法律问题还是应交由法律去解决,相较于关注涉事主体受何处罚,似乎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认识到舆论的杀伤力。一定程度上,我们似乎并没有从过往的诸多舆论事件中形成对舆论的警惕之心。如今,涉事博主已经尝到了滥用舆论维权的苦果,我们既不能再将舆论发酵,避免不可预知的事件发生,也应引以为戒,强化自身的理性和法治思维,防止成为下一个舆论的受害者。

来源:红网

作者:张川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6/50/14706557.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