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齐超
今年以来,全国已经有20多个城市出台了住房公积金优化调整的措施。记者发现,不少城市都将提高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降低首付比例、支持灵活就业人员作为政策优化的重要内容。(2月16日 新华网 )
比如,大连、济南、长沙等城市,都不同程度提高了住房公积金贷款额度;天津、宜昌、兰州等地明确将个体工商户、自由职业者等灵活就业人员,纳入住房公积金缴存范围,原则上也可享受“商转公”“多孩家庭公积金贷款支持政策”等多重权益;成都延长了住房公积金贷款到期日;厦门市民在省内异地购房提取住房公积金取消提供户籍或工作证明;北京推出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试点。
不可否认,地方政府优化住房公积金政策,确有支持住房消费、激活楼市潜力的目的。但是,在笔者看来,这些措施也是为了解决住房公积金弊端,降低了居民购房成本和门槛,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增强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所以,我们不应误读政府优化住房公积金政策的善意。
一直以来,住房公积金作为职工的专有福利,灵活就业人群被排斥在外。现如今,一些地方降低门槛,允许灵活就业人员自愿缴存住房公积金,并享受相应的贷款和提取权益,这就是改善民生的具象化体现。对于一些地方提高住房公积金的贷款额度,“激励购房”不是唯一解读,毕竟,生活中会有一些居民存在刚性的购房需求,却苦于凑不齐首付而无法购房,此举正是解了购房者的燃眉之急。
住房公积金在增进和改善民生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它的区域限制削弱了其公益性。面对住房公积金无法跨市、跨省使用,厦门等地出台支持“异地购房”提取公积金政策,同样是惠民之举。很显然,住房公积金异地互认政策,使得职工可以在工作地和户籍地之间灵活使用公积金,极大地提升了职工的购房能力,更大程度地保障了职工的权益。
一些地方的住房公积金代际互助,其积极意义也颇为直观。比如,职工A的公积金账号上躺着数万元,但是,职工A急需为儿子购买婚房。如果没有代际互助政策,职工A就无法提前自己住房公积金账号里的数万余额。这时候,厦门、莆田、南平等地住房公积金代际互助政策,就能解决职工A的燃眉之急。
另外,诸如北京试点住房公积金直付房租,成都延长住房公积金贷款到期日等等,这些公积金制度的积极变化,将提高住房公积金服务效率,满足民众多元化住房需求,更加普惠于广泛的住房困难群体。概而言之,我们不应将各地优化公积金解读为“刺激房地产消费”,而应看到它惠民的善意。
来源:红网
作者:黄齐超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