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凡婷(重庆大学)
记者实测多家电商平台发现,用户可无门槛通过电商平台购买防伪码,扫码后跳转防伪网站并显示“正品”。防伪网站多以中字头、国字头和315为噱头,实际网站为私企搭建。(2月14日 澎湃新闻)
近年来,防伪码乱象频发。防伪码也需要“防伪”,听着像段子,实则确是当下无奈的现实。它本应是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防线,如今却能随意交易,沦为假冒商品的“护身符”,何以如此?
诚如媒体所披露的,目前并不存在国家认证的防伪平台。然而,许多消费者并不知情,对防伪码的权威性抱有盲目信任,这也造成了假防伪码的流通泛滥。再者,市场监管部门对防伪码的监管力度不足,一些打着国字头旗号的网站,并未经过相关资质证明便能堂而皇之地运营,消费者不仅防不胜防,更是难以分辨。
谁来为防伪码“防伪”?监管部门要重视对防伪码市场的监管,对相关售卖防伪码的商家严加治理,提高违法违规的成本,同时从根源上加大对假冒伪劣商品的打击力度。其次,交易平台也应主动承担起法律责任,尽到相应的审核查验义务,不随意售卖防伪码。另外,防伪行业本身要不断创新和升级技术,推动制定统一的防伪标准,形成行业自律。消费者自身也要提高辨别意识,了解防伪码的重要性和使用方法,主动参与防伪码查验,并在发现问题时积极向相关部门举报投诉,维护自身权益。
当下,电商经济正蓬勃发展,防伪溯源的需求越来越大,唯有多方合力,加强监管、压实责任,方能还普通消费者一个放心消费的环境,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来源: 红网
作者:唐凡婷
编辑:张瑜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