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治理“高额彩礼”,必先“正风”

来源:红网 作者:段官敬 编辑:汪敏星 2025-02-24 19:22:47
时刻新闻
—分享—

□段官敬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2月23日发布,《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 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意见》提出:推进农村移风易俗。推进农村高额彩礼问题综合治理,发挥妇联、共青团等组织作用,加强对农村适婚群体的公益性婚恋服务和关心关爱。加大对婚托婚骗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2月23日 央视网)

治理“高额彩礼”,旨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营造良好风气和树立正确价值导向。高额彩礼滋生攀比心理、炫耀歪风,尤其给农村青年男女婚姻和乡村家庭稳定带来负面掣肘,俨然成为影响乡村经济社会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所见,中央一号文件亮剑“高额彩礼”,充分释放了净化乡村风气、构建农村精神文明的鲜明信号。

给劳动创造精神正名,让绿色生态风气充盈。推进乡村振兴,广大乡亲群众是主角,实干精神与劳动创造是内生动力。高额彩礼等不正风气,吞噬农民群众勤劳致富的价值理念,污染了广大农民群众质朴纯粹的精神世界。尤其,如婚托婚骗等违法行为,不仅加重了乡村青年男女的婚姻焦虑,更滋生了不良价值观、婚姻观与家庭观、劳动观,严重啃食了乡村全面振兴的劳动精神底座。所以说,治理“高额彩礼”,既是让婚姻回归幸福、彩礼回归“礼节”的题中要义,更是匡正实干创造美好未来的价值取向,方能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凝聚正向合力。

风成于上,俗形于下。党风政风引领社风民风,“高额彩礼”也是地方政治风气的一面“反光镜”。事实上,党员干部清正廉洁、克己奉公、勤俭节约,必然会让这阵清风吹到村头巷尾、吹进千家万户。试想,若党员干部人人勤勉作为、心怀群众、扎根振兴,永葆纯粹纯洁作风,那么农民群众必然信奉纯洁的爱情、笃定奋斗的意义、富有拼搏的勇气。相反,高额彩礼反射出的奢靡风气、攀比心理,正因地方政治生态的“荒漠化”。故此,乡村振兴,先正风气,根子在政治作风。

乡村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治理“高额彩礼”是一道“必答题”。乡村治理是否法治、文明、规范、高效,直接影响到乡村全面振兴的质效与成果。“高额彩礼”是横跨在乡村精神文明建设道路上的“拦路虎”,更是掣肘新时代乡村风气塑造的“污染物”。构建善治乡村、净化乡村风气,让健康、绿色、清爽、文明之风洋溢乡村,考验广大党员干部治理能力与担当本色。注重法治、德治、自治相结合,发挥村规民约、公序良俗、教育引导等作用,从制度细化、政策制定、公共服务等各方面入手,综合施策、精准发力、系统联动,确保同题共答、解决“高额彩礼”,为乡村全面振兴筑牢绿色“风气堤坝”。

为人情世故“松绑”,良币驱逐劣币,激活乡村振兴“一池春水”。高额彩礼捆绑农村青年群体追求幸福的权力,也给乡村群众人情往来加重无谓负担,更阻碍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稳健前行。以治理高额彩礼为抓手,推进移风易俗、崇尚时代新风,以“正风”良币驱逐“歪风”劣币,切实让乡村群众轻松干事创业、焕发新作为新气象,凝聚乡村振兴人心与力量。

来源:红网

作者:段官敬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6/68/1472685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