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青椒视评丨面对AI,正确的打开方式是什么?

来源:红网 作者:李喆姝 编辑:刘经纶 2025-03-20 22:33:28
时刻新闻
—分享—

□李喆姝 雷佳怡 李恬 李青燕 李雨珊(山西大学)

近日,沈阳市皇姑区宁山路小学未来校区率先采取行动,于3月13日正式推出了一门全新的AI通识课程,将人工智能教育引入小学生课堂。(3月14日,东北新闻网)

提到AI,你会想到什么?是AI作文全部判零分的规定;是病人用DeepSeek的结果质疑医生时,医生直呼“天都塌了”;是宇树科技智能的人形机器人。从OpenAI到DeepSeek,对AI这把双刃剑的讨论不曾停止,AI不会代替人类的论证不绝于耳。

我们总是急于自证,却不曾怀疑,我们害怕的到底是什么?我们为什么害怕?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是什么?

其实,这种担心来源于人机身份的错位,来源于我们失衡的心态。人机关系自AI产生之初就是不平等的,AI作为人类的工具,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为了让我们的生活更便利,我们总是希望它智能一点,再智能一点,智能到不需要人参与。但由此产生的“恐怖谷效应”却在一步一步地蚕食着人对AI的好感。慢慢地,人对自己越来越不自信,对无法掌控的技术产生恐惧,甚至自降身份,把自己置于和AI抢工作的境地。

像所有人说的那样,AI没有思想,它无法改变自己,能做出改变的只有我们自己。为了消解对未知的恐惧,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习,学习如何正确使用AI。

逃避不是最佳方法,做时代的先锋,无数高校在行动。2月17日,DeepSeek背后的“智库”浙江大学推出的DeepSeek系列专题线上公开课正式开课,加深了对DeepSeek的“破圈”与“扎根”的理解。3月4日,上海交通大学发布使用AI的新规范,打造人机协同的良好生态。

《2025年未来就业报告》预测,未来五年内,全球职场将有22%的就业机会面临变革,新创造的工作岗位数量为1.7亿个,而被替代的工作岗位数量为9200万个,就业机会净增7800万个。我们的未来必定有AI,与其大费周章地论证AI不会代替人类,不如以学习的姿态与AI共同进步。

扭转心态,学习如何使用AI只是人机共生的第一步,但只要勇于迈出这最难的第一步,我们的未来就会有无限的可能。

来源:红网

作者:李喆姝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7/64/1480091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