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以补贴之名打价格战?警惕平台“低价式内卷”

来源:红网 作者:王哲隅 编辑:吴海刚 2025-04-17 18:21:24
时刻新闻
—分享—

□王哲隅

今年以来,“反内卷”的风,正在吹向各行各业。3月,针对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内卷问题”,相关部门负责人就指出有的车企“不惜牺牲利润抢占市场”“虚假宣传恶意抹黑”等行为,被视为政府治理该行业“内卷”的有力信号。不少车企掌门人也纷纷举起“反内卷”的大旗,并直言道:“汽车企业打价格战,让利可以,让本不可取!”此外,很多头部大厂,也纷纷开启“反内卷模式”,从严禁形式主义加班,到加强技术创新,行动一个接着一个。

在这种潮流之下,不少行业已经形成“反内卷”的良好氛围,市场从业者纷纷重回理性发展。但也要看到,仍有个别行业、个别企业,依然在“内卷”的道路上狂奔,与国家所倡导的“反内卷精神”背道而驰。比较典型的是外卖行业,一些行业新入局者在天花板有限、创新不足的情况下,携“低价入局”扰乱市场,让原本已逐步摆脱过度依赖资本和流量模式的外卖行业,可能再一次陷入“内卷”的泥潭。

以补贴名义,搞低价,打价格战,虽然隐蔽性和迷惑性比较强,但依然改变不了“内卷”的本质。因为这种巨额补贴是不可持续的,短期间虽然能换得一定市场份额,但长期来看,当补贴的钱烧完,一切都可能被打回原形。短期低价,能否真正留住消费者,要打个大大的问号,当潮水退去,买单的只会是商家和消费者,毕竟羊毛出在羊身上。这根本不符合平台、商家、骑手和消费者的实际和长远利益,更不利于行业的长期健康稳定发展。

这样的低价补贴,很容易让人联想到当年互联网行业的“烧钱大战”,最后钱没少花,但收效甚微,还留下“一地鸡毛”,根本就没有所谓的“胜者赢家”。有序良性竞争的格局没有形成,浮出水面的就只有“无效内卷”。当年都是如此,更何况是国内增量不足、同质化内卷激烈的当下,结局其实都能预料到,一定是“多输”的局面。

平台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这我们都能理解,但竞争不应只关注价格,而应注重品质、服务、创新等多方面因素,从“低价获客驱动”转型为“服务和品质获客”, 下大力气转变发展理念,锤炼过硬本领,强化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推动行业重回理性发展,才是平台该有的现实作为。平台之间应建立公平、公正的竞争环境,加强行业自律,鼓励商家通过提高技术水平、优化产品和服务来赢得市场。只有这样,才能“维护市场秩序”,实现自身盈利与创造行业红利的目标。

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不能有“漏网之鱼”,要将“内卷的苗头”提前扼杀在摇篮里,且想方设法避免其“春风吹又生”,尤其是要警惕“低价式内卷”,明确“价格战”不能打,也打不赢。此外,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要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避免沦为“打地鼠游戏”。

来源:红网

作者:王哲隅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8/51/14881435.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