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子慧(湖南科技学院)
电商热销产品“苗古金贴”,号称由传承“千年秘方”的非遗传承人制作,专攻膝盖、颈椎等问题。淘宝数据显示,该产品是“热敷贴回购榜”第一名。京东也有1万条评价,拼多多旗舰店已经销售10万件以上。然而,记者深入调查发现,该“非遗传承人”的照片实为AI生成,“非遗传承人”证书由一家机构违规炮制。(4月25日 央视新闻)
膝盖、颈椎疼痛是现代人常见问题。面对身体的不适,他们往往容易被“千年秘方”这样的字眼打动。这些传统元素代表着时间的沉淀和经验的积累,给人一种可靠、有效的心理暗示。当AI生成的“神医”形象精准满足消费者对“世外高人”的想象时,他们自然会满怀期待和信任购买产品,以为找到了治疗的良方。事实上,所谓“千年秘方”既无历史溯源,也无科学验证,不过是一场利用技术造假和监管盲区收割流量的生意。消费者们不仅花费了冤枉钱,更重要的是,他们的信任被无情地践踏,健康诉求也再次落空。
“苗古金贴”并非孤例。在某电商平台搜索关键词,大量打着“XX传承人”“古法秘制”旗号的商品铺满页面,而真实传承谱系和工艺认证却如不见踪影。在平台算法助推下,假冒产品形成病毒式传播,真实的老中医反而被淹没在数据洪流中。观其背后,市场监管力量的不足和其滞后性是重要原因。一方面,电商平台商品种类繁多、数量巨大,监管力量难以做到全方位、实时的监控;另一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在针对利用新技术如AI造假来进行商业欺诈这方面,还存在着一些空白和模糊地带,使得不良商家有机可钻。长此以往,市场会被虚假信息充斥,严重阻碍其健康发展。
令人担忧的是,这种虚假宣传行为对真正的技艺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当不良商家随意滥用“非遗”的名号进行虚假宣传时,不仅误导了消费者,也让真正的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及其作品受到了冷落。消费者可能会因为一次受骗的经历,而对类似商品产生怀疑,这无疑给其发展带来了巨大的阻碍。
想要破解困局、重建信任,需要一场“祛魅”行动。治理造假乱象,不能止于下架涉事商品。首先,相关认证需“去伪存真”,建立全国统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数据库,并向公众开放查询,让每一张“人脸”都有据可查。其次,平台应承担“技术打假”责任,利用AI反作弊技术识别虚假人像,对“非遗”“老字号”等标签实行“资质+内容”双重审核。对于消费者而言,需要警惕“传统秘方包治百病”的营销话术,以防掉入虚假宣传的陷阱。
当AI能轻易捏造“传承人”,我们唯有织密这张从技术伦理到制度监管的防护网,才能避免下一次“千年秘方”的骗局继续消费人们对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
来源:红网
作者:李子慧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