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然(同济大学)
近日,上海市消保委联合多方对直播平台销售产品进行调查。在随机选购的100件产品中,竟有69件存在对消费者信息误导行为,直播间宣称的各种功效缺乏科学依据。多个直播间售卖宣称降糖类食品,甚至误导消费者在规范治疗中“停药”。(3月28日 央视新闻)
商家之所以敢在直播间夸大降糖类食品功效,诱导消费者停药,一是受利益驱使,糖尿病患者群体庞大,降糖类产品市场广阔,不良商家想从中分一杯羹;二是违法成本低,当前监管存在漏洞,对虚假宣传的惩处力度不够,让他们心存侥幸。再加之有些消费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了解不足,易被主播的花言巧语迷惑,也给了这些商家可乘之机。
随意停药对糖尿病患者的健康危害极大。糖尿病是一种需要长期规范治疗的慢性病,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的重要手段。而且,这种虚假宣传行为还破坏了市场秩序,干扰了正规降糖类药品和健康食品的销售,阻碍了行业的健康发展。
当然,这一事件的曝光也体现出社会对消费者权益保护意识的提升,监管部门和媒体开始重视直播带货领域的问题。但目前,消费者关注的如何获得合理赔偿等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要整治“降糖神药”的直播乱象,必须多管齐下。监管部门需加强对直播带货行业的监管力度,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长效监管机制,对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打击,提高违法成本。直播平台应承担起主体责任,加强对入驻商家和主播的资质审核与日常管理,及时处理消费者反馈。消费者自身也要增强防范意识和辨别能力,切勿轻信直播间的虚假宣传,在治疗过程中严格遵循医嘱。
直播带货行业不应成为虚假宣传的温床,只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让这一新兴行业健康、有序地发展,真正为消费者带来便利和实惠 。
来源:红网
作者:张然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