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乐乐(中南民族大学)
4月4日,央视新闻曝光一起令人咋舌的保健品诈骗案,骗子用10多元的普通酒伪装成包治百病的“神酒”,诓骗3万多名老人,涉案金额超10亿元。如此触目惊心的数字,狠狠撕开了保健品市场黑幕,也敲响了老年人权益保护的警钟。
这场骗局并不高明,却能屡屡得手。骗子抓住老人渴望健康、害怕生病的心理,打着“免费送礼品”的幌子,以送鸡蛋、米面等小恩小惠为诱饵,吸引老人参加“会销”。在现场,他们利用虚假宣传、“专家”背书、“托儿”现身说法等手段,将普通酒吹嘘成能治糖尿病、心脏病、风湿等各种疾病的“神药”,一步步诱导老人冲动消费。老人们被虚假宣传迷惑,花大价钱购买毫无功效的产品,不仅浪费钱财,还可能延误病情。
这起案件背后,是保健品市场长期存在的监管漏洞。一方面,相关部门对保健品广告审核不严,虚假宣传、夸大功效的广告屡见不鲜,误导消费者;另一方面,对“会销”等销售模式监管乏力,骗子们在隐蔽场所开展活动,监管部门难以及时发现、查处。此外,保健品行业标准缺失,产品质量参差不齐,也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要想彻底终结保健品骗局,保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必须多管齐下。监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提高保健品行业准入门槛,严格审查广告内容,严厉打击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加强对“会销”场所的巡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提高违法成本。同时,完善行业标准,明确保健品的功效范围和质量要求,让消费者有据可依。
子女也应多关心老人的生活和精神需求,常回家看看,陪老人聊聊天,及时向他们普及防骗知识,提高老人的警惕性。一旦发现老人可能受骗,要耐心劝阻,帮助老人维护自身权益。社区和社会组织也可以发挥作用,开展健康知识讲座、防诈骗宣传活动,增强老人的辨别能力;组织志愿者关爱老人,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让老人远离骗子的“情感陷阱”。
保健品诈骗,骗走的不仅是老人的养老钱,更是他们对社会的信任。我们不能让骗子的贪婪得逞,只有各方携手,才能让保健品市场回归正轨,让老人安享晚年。
来源:红网
作者:王乐乐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