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病床前的毕业季:让青春写下“永不缺席”的答案

来源:红网 作者:黄庆菊 编辑:刘经纶 2025-05-18 22:16:08
时刻新闻
—分享—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黄庆菊(云南财经大学)

近日,一张特殊的毕业照,在医院广场定格了最动人的青春模样。四川南充初三男生病重住院,全班同学带着板凳步行至医院,将病床郑重置于队列中央,让患病少年在氧气面罩下依然身着校服,成为这场毕业仪式的“C位”主角。这张照片里没有工整的课桌,没有熟悉的教室,却盛满了比任何课本都更珍贵的成长养分——那是少年们用行动写下的“不抛弃、不放弃”,是生命教育课上最温暖的注脚。

毕业照的意义,从来不止于记录颜值与青春,更该映照灵魂的温度。当6名男生小心翼翼推着床榻,当全班同学用队列守护病重的伙伴,当校服与氧气面罩在阳光下形成特殊的“仪式感”,这些15岁左右的孩子用最朴素的善意,诠释了教育最本真的内涵:知识传授之外,更要教会学生如何成为有温度的人。正如网友所言,这是“课本里学不到的一课”,却在真实的生命场景中,让“集体”二字超越了简单的名词概念,化作托举同伴的臂膀、守望生命的星光。

这场特殊的拍摄,亦是一堂深刻的生命教育公开课。当病痛突然降临,少年们直面了成长中第一次关于“离别”的沉重课题。他们没有选择让同伴在缺席中遗憾,而是用集体的力量将毕业典礼“搬”到病床前,让白色的病房见证青春的倔强——即便命运暂时让我们分隔,也要用最庄重的方式告诉你:你从未被遗忘,我们的青春故事里,永远有属于你的页码。这种对生命的敬畏、对同伴的珍视,恰是被数字化社交稀释的当代青少年最需要补全的精神钙质。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学校组织这场拍摄的决定,看似只是一次暖心的“例外”,实则是教育者对“育人”本质的清醒回归。它让分数至上的功利主义退潮,让“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显影——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学业优秀的个体,更是塑造懂得共情、勇于担当,能够全面发展的人。当孩子们在未来某天回忆起这张照片,想起的不仅是年少时光,更会是刻进生命里的价值观:在追逐梦想的路上,永远记得回头牵住同伴的手。

特殊的毕业照终会泛黄,但照片里的精神却永远年轻。愿这样的教育场景能成为更多成长的注脚——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学会爱,在见证生命的重量时懂得生命的珍贵。这或许就是教育最动人的模样:不是冰冷的刻度,而是温暖的火种,是让每个灵魂都能在集体的星空中闪耀的永恒微光。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黄庆菊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9/52/14967541.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