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怀武(西南大学)
近日,有网友将《滕王阁序》《荷塘月色》等篇目上传查重平台进行AI检测,令人震惊的是这些文章竟然达到了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百的AI率,一时间引起网民广泛讨论。AI查重作为近些年来学术审核的标准之一,部分高校将AI检测视为硬性标准,但如今看来,这种标准真的合理吗?
AI检测是通过大数据算法检测文本是否由人工智能生成,其本质是用AI来识别AI。有网友发现,自己使用AI生成的文章在AI检测中没有被识别为人工智能文本,但是自己认真创作的论文却被打上“AI生成”的帽子,不免令人感到十分荒唐。
事实上,AI查重十分依赖句式结构和高频词分析,因为AI本身并不具备真实情感,它们只能通过固定词汇判断文本是否由AI生成,因此常见的关联词“因为”“除此”等频繁出现就十分容易被判定为AI文本,这种算法很明显具有很强的局限性,正如部分大学生所言:“就因为要躲避AI审核,难道我就不能使用这些词汇吗?”
除此之外,AI审核平台的价格也让广大学生十分苦恼。因为部分高校的强制要求,很多学生在论文上交之前都要在其他审核平台进行审核,这些平台以字数为单位进行收费,很多上万字的论文动辄需要几十甚至几百块,而且同一篇论文甚至还要审核好几次,这种高昂的查重收费让许多学生都感到愤怒。
令人崩溃的是,高昂的收费甚至很多时候不能解决学生的论文查重问题,不同的审核平台同一篇文章的审核结果具有很大的差异,据一位学生透露,他的论文在知网上检测AI率只有百分之十,但是在维普却有百分之七十八,这个结果实在相差太大。因为检测结果的巨大差异,很多时候学生并不知道学校官方使用的哪种查重平台,无法做出具体的论文修改,无形中又增加了写作难度。
很多AI检测平台都推出了AI降重服务,收费高暂且不提,论文更改质量层次不齐。这些降重服务很多都是对文章句式进行修改,为了躲避AI检测,将原本的书面用语改成口语,虽然AI率下降了,但是整个论文质量也大幅下降,令人观感很差。除此之外,很多学生自己进行论文修改,但发现无论怎么修改都会被AI识别为人工智能生成,只有将自己的写作习惯改变,多用口语才能降低AI率。不少学生都不禁发出感慨:“这种AI检测的唯一作用就是降低论文质量。”
高校设置AI检测的目的肯定是为了避免广大学生逃避思考,使用AI应付学校作业,但在实际操作中过度依赖AI检测的数据,导致很多学生怨声载道。本来是想要提高学生写作质量的行为,最终却造成了只给学生带来降重烦恼的结果,相信这并不是广大高校施行计划的初衷。此外,查重降重所衍生的高额费用,催生了繁荣的第三方服务市场,如何让AI检测回归辅助教学、提升学术能力的初衷,而非成为学生的困扰,值得高校和教育工作者深入思考并加以改进。
未来如果想要让AI检测真正造福学生,提高学生论文质量,必须要改进AI检测标准,不能再以传统的固定句式进行审核,要更具有人类写作的意识和特征,结合具体语义进行判断,尽量减少错判AI率的行为。除此之外,各高校也要减少对论文AI率的依赖,更多地关注学生的论文质量,毕竟只有人类才能了解人类的成果,AI永远也无法准确判断人类的写作行为。
来源:红网
作者:周怀武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