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黄文秀被写入中学语文课本:为时代教育注入“青春之光”

来源:红网 作者:陈官莲 编辑:刘经纶 2025-05-14 19:06:08
时刻新闻
—分享—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陈官莲(广西大学)

5月9日10时,一堂特殊的现场课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百坭村同心广场300年树龄的大叶榕下开讲。反映黄文秀事迹的文章《青春之光》于2024年9月正式编入义务教育语文统编教科书七年级下册,并从2025年春季学期起启用。此次现场课是《青春之光》正式编入语文教材后的首次实践性教学探索。(5月13日  《中国青年报》)

黄文秀,这位将青春与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的年轻干部,以文字的形式走进千万学子的课堂,不仅是对她个人精神的崇高致敬,更是为新时代的教育注入了一股鲜活且极具力量的时代精神养分。为了将黄文秀的故事原汁原味且富有感染力地呈现给学生,在创作过程中,教材局专门组织作家实地采风,深入黄文秀生前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地方,收集大量一手材料,而后经过专家评议、反复打磨,才最终定稿。这样严谨的创作过程,只为力求写出真情实感,让学生能走进黄文秀的内心世界,真切感受到榜样的力量。

当下,部分青年在价值选择上存在迷茫与困惑,更倾向于关注个人发展与物质生活,对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有机统一缺乏深刻理解。黄文秀放弃大城市优渥生活,毅然投身家乡脱贫攻坚事业,这种反差鲜明的选择,为广大青年树立了一座精神灯塔。将她的事迹编入课本,能让学生在成长关键期,接触到这样纯粹而坚定的奉献精神,引导他们思考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为未来的人生选择提供积极的价值导向。

语文课本不仅是知识的载体,更是价值观塑造的重要阵地。以往课本中的人物事迹多来自历史长河或文学经典,而黄文秀作为新时代的典型,她的故事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通过学习《青春之光》,学生可以了解到在同一片蓝天下,与自己年龄相仿的年轻人,如何用青春和热血书写责任与担当。这使语文教育跳出了传统的知识传授框架,真正实现了与时代脉搏同频共振,让学生在学习语言文字的同时,心灵也得到洗礼和升华。

黄文秀在扶贫路上展现出的坚韧不拔、勇于创新、深入群众的精神与工作方法,对于当下扎根乡村的工作者,仍具有宝贵的借鉴意义。课本中传递的黄文秀精神,也可能在未来激励更多年轻人投身乡村建设,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贡献力量,从而实现教育对社会发展的长远推动。

当然,要让黄文秀精神真正在学生心中生根发芽,还需教育工作者创新教学方式。教师可以结合当地实际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乡村生活和发展变化;也可以组织主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黄文秀精神对自身成长的启示。同时,家庭与社会也应营造学习先进、崇尚奉献的良好氛围,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

黄文秀被写进中学语文课本,是一次意义深远的精神传承与价值传递。它让新时代的精神在青春的书页间流淌,让学生在文字中感受奉献的力量,也让全社会重新审视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在新时代的征程中,我们需要更多像黄文秀这样的青年,以青春之光,照亮时代征途;也需要通过教育的力量,让这种精神代代相传,激励更多人投身国家建设,共同创造美好未来。

来源:红网

作者:陈官莲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9/58/14958044.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