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救人缺考学生获补考,破例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规则

来源:红网 作者:李娜 编辑:吴海刚 2025-05-15 17:33:48
时刻新闻
—分享—

850f36097cf84f9e8e3102207bad310d.jpg

□李娜(长沙理工大学)

近日一则“赶考途中上演七分钟生死救援”的视频在网上热传,视频中姜昭鹏为救同学错过了职教高考语文科目考试。2025年5月14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发布公告称,将启用副题安排其参加考试。(5月14日 界面新闻)

当网友们一边称赞姜昭鹏同学的善举,一边为其不能顺利通过考试揪心时,当地教育招生考试单位为其启用副题,允许补考。“考试可以重来,生命只有一次”,姜昭鹏同学对于“因救人而错过考试”的提问如是说。有人说,在这场与生命赛跑的急救考试中,他已经拿了满分。“按照规定,原则上来说是不允许补考的。”但对于这场“破例”,有人说“好孩子得到了眷顾”,人们在这场善举的注视中,获得了“好人终会被眷顾”的欣慰感;也有人对这场“破例”提出了质疑,这样的“破例”是否能够维护教育公平。

的确,在此前“董小姐”“本科生14篇sci论文”事件中,社会公平似乎一直处于被践踏的语境中,人们对“破例”有一种本能的防卫心态,不断加深这条红线在心中的地位,担心不受规则约束的破例会成为权贵吞噬规则的后门,害怕“太多的例外”会坏了规矩。姜昭鹏同学仅仅是得到一次重新参考的机会,而且启用的是副题,是否能够通过考试关键还是在他自己。他并没有因为这次的善举在招生程序中得到政策的优惠和倾斜,就这一点来说,教育的公平性是毋庸置疑的。并且当地招生考试单位通过这样的处理方式,既维护了社会“向善”的心,也维护了教育公平性。

破例,不是公平的敌人;相反地,破例是为了更好地维护规则。规则存在的意义,从来不是为约束而约束,而是为了守护更重要的社会价值。而在规则之下,破例为制度的执行留有空间,是对制度的一种纠偏——它通过灵活调整程序,确保规则不偏离“公平”这一核心价值。回到这件事件中,教育部门首先要做的就是维护“教育公平”。如果因救人而剥夺考生考试机会,规则就沦为惩罚善意的工具,与其保障公平的初衷背道而驰。姜昭鹏同学除了是一名考生之外,他还是社会的一分子,是一名公民。当他作为社会的一份子,愿意牺牲自己的利益去保障他人的利益时;当人们看到善行既能救人,也能获得制度兜底时,也更觉“好人有好报”是正确的。“善”是能够获得肯定和鼓励的。当地教育部门为姜昭鹏开启副题补考的举动,在社会形成了“培养救人能力——保护救人者权益——激励更多人行动”的良性循环。这种“规则支持善举,善举反哺规则”的生态,让社会秩序与道德自觉形成共生关系。

生命只有一次,考试可以调整。破例就如规则体系预设的“人性化接口”,它们像安全阀一样,确保规则在面对极端情境时不会因绝对刚性而自我崩坏。

当规则学会在特定情境下“弯腰”,它非但不会丧失权威,反而能因其对人性的尊重获得更坚实的生命力。

来源:红网

作者:李娜

编辑:吴海刚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9/59/14959580.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