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玛措吉(华南理工大学)
近日,沈阳市某脱口秀剧场发生猥亵事件。一男子因触摸女性演员大腿被警方拘留十日。这起事件撕开的,是脱口秀行业长期存在的安全机制失效与创作伦理失序的深层伤口。当承载幽默的舞台沦为暴力滋生的温床,当艺术创作的空间异化为性骚扰的“灰色地带”,我们不得不追问:脱口秀行业究竟需要怎样的“安全灯”才能驱散阴影?
事件的核心争议,在于涉事女演员长期将“摸腿”作为表演噱头,甚至以“有偿摸腿”为互动卖点,而剧场方不仅未加制止,反而将其作为吸睛卖点加以宣传。这种“笑点”的创作逻辑,本质上模糊了艺术表达与肢体侵犯的边界。当表演者以自嘲或“互动”为名消解身体自主权时,台下观众很容易将舞台上的“玩笑梗”误解为现实中的“许可书”。这正是为何任某的猥亵行为发生时,现场竟响起“哄堂大笑、鼓掌叫好”的荒诞声浪——这种错位的认知在此刻集中爆发,暴露出行业低俗化创作对公众边界意识的侵蚀。更值得警惕的是,此类现象并非个案,近年来,部分脱口秀剧场为追逐流量,频繁以动作性感、语言羞辱等“擦边球”内容博眼球,尽管北京文化执法部门早在2023年就对脱口秀企业进行了警示提醒,坚决抵制“三俗”,行业自律却始终未能到位。
虽然法律层面早已将性骚扰纳入规制范畴,但实践中仍面临执行难题。此次事件中,若不是观众拍摄视频留存证据,取证同样可能陷入僵局。这暴露出公共场所监控缺失、投诉机制不畅等系统性漏洞。同样,剧场方的责任也不容回避,涉事剧场作为行业知名品牌,既未审核演员争议性内容,也未在观众行为引导、安保配置等环节建立防护网。这种“流量至上”的运营模式,实质是将表演者置于“创作者”与“商业工具”的双重困境中。
更荒诞的是,部分舆论将猥亵归咎于女演员的“擦边表演”,声称“说黄段子者活该被骚扰”。这种“受害者有罪论”的本质,是对性骚扰行为的诡辩。此类逻辑消解了性骚扰的违法性,将其变成“玩笑的代价”。
若想重亮“安全灯”,必须构建制度与观念并重的系统性防线:首先,文化监管部门应强化内容审查,明确抵制低俗创作,可借鉴北京建立演出内容内审与现场监管机制,对违规行为实行“一票否决”;其次,剧场需落实安全主体责任,强制配备无死角监控、设立独立投诉通道,从规则层面杜绝观众与演员的肢体接触;最后,法律层面可推广深圳《防治性骚扰行为指南》,加强预防机制,同时通过普法打破“受害者有罪论”的认知误区。
脱口秀的本质是“冒犯的艺术”,但冒犯的边界绝不能跨越身体安全与性别尊重的底线。当舞台灯光照亮笑声时,唯有筑牢法律规制、伦理共识与文化认同的三重防线,才能让“安全灯”永远明亮。毕竟,真正的喜剧精神,从不该以伤害为燃料。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卓玛措吉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