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蛋挞上盖片玉米售价几十元,如此甜蜜陷阱几时休

来源:红网 作者:郭予晗 编辑:汪敏星 2025-05-21 22:29:33
时刻新闻
—分享—

0d9d2ffa-c0bd-44cd-aa4f-260e23d19e0e.jpg

□郭予晗(南京师范大学)

近日,“玉米蛋挞有门店售价48元一个”登上热搜。据报道,一款成本不足10元的玉米蛋挞,在一些网红门店标价高达48元,单日销量破千。网友评价称,“像是蛋挞上盖了芝士玉米”。剥开令人眼花缭乱的营销包装,我们看到的实际上是网红经济下亟待重建的消费秩序。

烘焙行业的暴利早已不是秘密,各种甜品“顶流”制造的价格泡沫层出不穷,它们被称为“甜品刺客”。玉米本是基础农产品,经烘焙店用“粗粮健康”“手工现烤”等概念包装后,附加值暴涨,远超餐饮行业平均水平。这种“原材料平民化,成品奢侈品化”的定价策略,正在通过制造信息差收割消费者。商家通过饥饿营销、社交媒体炒作等手段,给产品贴上各种伪概念标签,从而提高其附加值。玉米蛋挞,不过是“甜品刺客”又一次卷土重来的试验。

玉米蛋挞的价格争议,本质是网红经济与大众消费理性的碰撞,反映出市场分层与消费观念的差异。在舆论持续发酵之时,消费者的态度呈现出两极分化的趋势:多数消费者认为玉米蛋挞溢价严重;也有不少消费者愿意为尝鲜或社交属性买单,尤其在网红门店和一线城市商圈,高价蛋挞日销量可达千个。消费者的购买欲多出于猎奇心理,而非对品质的认可。商家精心营造的概念与标签,迎合了年轻消费者的心理,通过难以被量化定价的情绪价值,成功将食品异化为社交资本。

消费者的纵容只会让消费主义的“甜蜜陷阱”愈演愈烈。当各种甜品“顶流”轮番上阵,消费者心甘情愿为附加值自掏腰包时,只会加剧价格的无序攀升和市场秩序的混乱。流量的噱头和虚无缥缈的标签不应该成为关注的重心,消费者擦亮眼睛、重视产品质量本身才是关键。

要让消费市场回归理性,不仅要靠消费者个体的觉醒,也需要市场机制的完善。“价不符实”不应该成为业内心照不宣的常态,商家应尽快破除网红营销迷思,实现定价透明化。网红经济狂飙突进之后,是时候从收割流量转向创造真实价值,让消费回归“吃得起也吃得明白”的本质了。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

作者:郭予晗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9/65/14978549.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