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镁晗 冯晨希(黑龙江大学)
最近,一些年轻人发起“为保洁员设立休息室”的倡议引发社会持续热议,从组织“画一张休息室设计图”的活动,到用数据分析工具测算可供休息的区域。他们既能看见汗水的重量,也懂得技术的力量。青年们正用更细腻的感知力、更平等的共情力和更笃定的行动力,展现着劳动的价值,维护着劳动者的尊严。
不同于以往,这些青年做的不是蜻蜓点水的表面文章,而是脚踏实地的具体行动;不是一味呼吁,空喊口号,而是各展其能的倾力而为;不是虎头蛇尾的有始无终,而是贯彻始终的全链条追踪。
当代青年对劳动的关注,对劳动者的关心,离不开近年来劳动教育“贯通大中小学各学段和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的全面推广。各学校纷纷开展如“大国工匠”进校园、深入车间一线研学等富有创意的教育活动,让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在青年群体中生根发芽。
从农业劳动到工业劳动,再到智能劳动,劳动形态在变,但奋斗底色未改。数控编程工程师唐铖开发新零件200余款,并持续致力于通过技术创新,提高生产效率;荣获全国青年岗位能手称号的95后焊接工人高磊,曾参与兰州柴家峡黄河大桥等重点工程建设,在艰苦的工作条件下,依旧以一级质量标准完成任务;还有十余年如一日深入700米井下作业的“大学生采煤班”……他们都真正地把论文写在了祖国大地上。
时代在变,但青年人的初心不变;挑战在变,但青年人的担当不变。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既追求个人价值又心系社会福祉,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这些看得见劳动的年轻人身上,我们也看得见国家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
来源:红网
作者:周镁晗 冯晨希
编辑:刘经纶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