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院士专家切莫当“学术赶场人”

来源:红网 作者:徐林生 编辑:汪敏星 2025-05-09 16:34:47
时刻新闻
—分享—

□徐林生

日前,院士专家“赶场式”跑会,引发媒体关注。据5月6日《科技日报》报道,近年来,一些院士专家外出参加各式论坛、峰会、学术会议过多过频,四处站台亮相,对科研风气产生了不良影响。

比如,有的院士专家不分场合、不加甄别,频频受邀参加各类论坛会议,“不是在开会就是在赶会”,成了名副其实的“学术赶场人”;有的院士只登台不致辞,“打卡”露脸后很快离场;有的对学术报告准备不足,应付了事,甚至“一个PPT走遍天下”,“学术增值”乏善可陈。

院士专家“赶场”跑会,并非新鲜事。2021年,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学技术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时间都去哪儿了?”就曾成为热议话题。针对院士“赶场”跑会乱象,与会院士呼吁坚决杜绝把宝贵科研时间浪费在迎来送往和“站台”性、应景性工作上。

院士专家为何忙于“赶场”?首先,一些会议主办单位喜欢请院士“撑门面”,让院士左右为难。召开会议、举办活动,不管是否与科研沾边,动辄邀请院士“莅临指导”,无非借此凸显会议规格较高或工作较重要。若拒绝,可能被指责架子大,不重视某项工作;若参加,又无暇专注科研,令人纠结。

其次,院士兼职过多,也是原因之一。近年来,有关部门对“两院”院士兼职进行过清理,但非学术性兼职依旧过多,无谓“赶场”仍然不少,分身无术、疲于应付,成为许多院士的工作常态。

更为重要的是,有些院士缺乏自律,心态浮躁,乐于“赶场”。吴伟仁院士曾指出,有的院士对“站台”有求必应,“一请就去,甚至不请还要求去”。有的院士“追名逐利”,热衷曝光,俨然成了“媒体明星”,疏于科研工作,成为院士管理工作的突出问题。

部分院士专家疲于“赶场”,看似忙忙碌碌、风光无限,实则舍本逐末,影响社会风气、有损形象,得不偿失。为此,各级政府和相关单位应回应公众关切,正视存在问题,少做“撑门面”功夫,把宝贵时间还给院士。院士专家务必引以为鉴,爱惜羽毛,回归学术初心,勇于对应景性活动“说不”,切莫当“学术赶场人”。

来源:红网

作者:徐林生

编辑:汪敏星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 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ontent/646949/91/14943102.html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