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脑体倒挂”是读书无用论的注脚

来源:红网 作者:危勇 编辑:叶鹏 2013-09-04 00:26:21
时刻新闻
—分享—
  “读4年书8万元,高中毕业打工挣8万元,来回16万元,拿去买房或开店都能赚钱。”四川一名父亲固执地认为“读书无用”,宁愿出钱资助女儿做点小生意,也不愿“扔几万学费进去打水漂”。(9月3日《新华每日电讯》)
  
  在《论语·子张》中“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思想指导了“职场观”几千年,现代的脑体倒挂现象导致了新一轮的“读书无用论”,过去我们把劳动者分为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其实两者只是分工的不同而已,而人们从内心却把他们加以区分,歧视和弱化体力劳动者。人不分高低贵贱,只是社会分工不同,如果带着有色眼镜去看他们,无异于标签化。
  
  现如今,人们心中有本帐,当高额投入和产出严重不协调,老百姓就会算算“经济账”,“长远帐”,大学生伴随近年来的扩招,没有多少的社会和工作经验,一方面单位不愿用,另一方面毕业生眼高手低,现在技术工人匮乏和“用工荒”的无奈,就是问题的凸显,诸如泥瓦工,现在在农村都没几个年轻人愿意去学了,出现青黄不接的现象,而社会现在又需要这样的技术工人。
  
  大学生与农民工工资本不具有可比性。至于一些大学生初次就业工资水平低,其原因很复杂,与产业结构不合理、第三产业发展慢、白领岗位少、少数大学生所学非所用等原因有关。但也要看到,一些真正能干的、学用结合的大学生,在就业后的职业发展通道相对较宽,他们凭借学历优势,积累了一定工作经验后,不仅可以跳槽换工作,而且职务的升迁也给工资提高扩大了空间。农民工因文化程度普遍较低,今后涨工资要困难得多,
  
  片面地去看待一个事件,并将它放大,无异于激化社会矛盾和增加社会对立,大学生也好,民工也罢,重要的是要有正确的人才观,其实完全用知识或者某个行业内的能力就去恒定一个人是不是人才,有些偏颇。
  
  首先要在广阔社会中寻求适合自己发展的机会,社会急需要高技能的蓝领,也需要高智商的白领。社会需求决定了他们的含金量,过去计划分配时代,国家有统招统分模式,毕业生就业率较高,而如今片面追求高学历导致技术性工人和体力工人的缺乏,无论是搬砖工人月薪一万还是技校学生就业率高,无不给我们启示:市场才是人才培养调节器,如果高校教育与市场脱钩,再优质的大学生也会沦为白菜价,难免“学以难致用”。其次,政府人事部门用人观念要改变,往往工资的高低成为了社会择业的“风向标”,千军万马“挤独木桥”公考便是佐证。
  
  一揽子的工程,需要建立配套措施,政府应当有所为有所不为,搭平台,促改革,平衡人才结构,才能最终让人才培养走上符合社会需求的道路。
  
  文/危勇

来源:红网

作者:危勇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9/04/313391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