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学术研究太任性的帽子别乱扣

来源:红网 作者:寇军 编辑:刘艳秋 2015-01-23 00:09:02
时刻新闻
—分享—

  4年前,浙江大学实验社会科学实验室王志坚研究员、浙江工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许彬教授和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周海军研究员,开始了基于“石头剪刀布”模型的实证研究。现在,这项此前被讥为“吃饱了撑的”研究,入选了“麻省理工学院科技评论2014年度最优”,成为了中国首次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的社科领域成果。(1月22日《钱江晚报》)
  
  果不其然,当这条新闻在各大门户网站转发之后,嗤之以鼻、不以为然的口水再次喷薄而出。一项社科研究成果,即便是被麻省理工学院所关注,成为中国首次入选“年度最优”的代表,也没能彻底改变一部分大众对此有“吃饱了撑的”印象。
  
  浏览一下新闻底下的留言,“研究这个有用吗”,“是不是闲的”,“花纳税人的钱干无聊的事”,“能不能多研究研究反腐败”……各种不解与质疑,比比皆是。“石头剪刀布”,这种街头巷尾玩闹时常用的小游戏,一下子跟博弈论、物理学、心理学、神经科学等领域的内容挂上边,要让每天在为营生奔忙的大众都能够接受理解,难度有点大。
  
  四年前如此,四年之后涛声依旧,是美国的大学在故意耍弄高级黑的把戏吗?还是目前国内的某些社科研究太任性,与大众生活太过于脱节,距离太远?抑或是,大众对诸如此类的科研存有偏见使然呢?
  
  按照常理推测,之所以选择“石头剪刀布”的相关研究成果入选“年度最优”,美国的大学肯定有自己的选择依据,标准究竟如何设定,不知道有多少不吝口水的围观者了解清楚了,而且新闻报道对此并没有进行梳理说明,只字不提,难怪以往一旦外国人认可推崇,会被当成研究很牛掰的证据,如今却无法让有些大众心悦诚服。
  
  其实,不用怪大众对“石头剪刀布”的研究无动于衷、冷眼相对,甚至恶语相向,毕竟,从自己的个体经验出发,对自己不熟悉的社科研究发表个人看法,是常见的思维逻辑。然而,稀松平常的“石头剪刀布”,真的能够开出什么高冷的科学之花吗?疑问的背后,反映的是社会科学研究与大众日常生活之间长期存在的疏离。
  
  还需要注意的是,同样通过媒体进行传播,面对电视上那些身怀绝技的“最强大脑”,大众可以五体投地,惊叹艳羡,不过,对于一个学术研究团队,延揽了不同学科的专家学者,耗费了多少年的时间,采用了各种各样学术共同体认可的研究方法,得出了一些学术成果,有些大众却一点不买账,的确值得科学传播工作者反思。
  
  不是每一项研究,都与几百年前砸中牛顿脑袋的那颗苹果一样伟大,而且,基于“石头剪刀布”所开展的研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大众看待科学,最好能稍安勿躁给予包容,学术研究者更要坐得住板凳耐住性子,尽可能地拿出干货,逐渐征服大众的心。
  
  文/寇军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寇军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1/23/358434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