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勿让“搞笑”科研成果扇正统研究的耳光

来源:红网 作者:管平 编辑:刘艳秋 2015-01-24 00:03:21
时刻新闻
—分享—

  在中国的学术生态中,任何一项研究都必须要走正统路线,才会容易得到“主流”学术界的认可。若是搞一些不务正业的研究,则往往会被看做“异类”。
  
  最近,一篇关于“石头剪刀布研究”的论文《石头剪刀布博弈中的社会循环与条件响应》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年度最佳”,让半年前曾引发热议的一篇学术论文再次成为网络焦点。(《南方都市报》1月23日)据悉,这篇论文经过匿名审稿后已于2014年7月25日正式发表在Nature出版集团旗下的跨学科期刊《科学报道》上。而在美国《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英国广播公司等先行报道后,于去年5月初被国内媒体跟进报道,结果引来不少人吐槽,甚至被质疑:“中国科学家是来搞笑的吗?”而亦有人称“该研究成果作为社会科学领域的成果入选,在我国还是第一次”。
  
  但若是深思一下,这篇论文“作为博弈论基础研究的成果,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被权威杂志《麻省理工科技评论》作为专题推荐,还入选了2014年度最佳”,看似让人难以接受,实则实属必然。“石头剪刀布研究”的名字虽然是游戏,但它背后的原理研究仍属于博弈论的范畴,怎会是“搞笑”的研究成果呢?而事实上,这项经费20万元的跨学科项目原名“可控实验社会博弈系统中一些非平衡统计物理问题”,研究报告达21页,“旨在揭示‘石头剪刀布’中的宏观周期现象与微观行为基础”。因此,虽然它戴着游戏的帽子,本质上却属于“正统”的基础理论研究。
  
  其实,虽然该论文的观点不一定能获得认同,但至少它引发了我们一些思考。
  
  其一,与所谓的“正统”研究相比,“石头剪刀布研究”这类看似好玩的研究项目当真丧失严肃性吗?一项研究是否严肃或好玩与其是否有科学价值可以直接划等号吗?如果事实如此,诸如“破窗理论”、“金鱼缸法则”之类的社会科学理论,又怎能登上大雅之堂?如果说能从一些日常的游戏中发现更多的规律和法则,这样的研究又有什么理由不会被接受呢?
  
  其二,所谓的“正统”或“主流”研究,他们当真能有其论者所言的价值吗?他们对于整个社会科学的知识增量当真有益吗?恐怕未必。就中国社会科学的学术生态来看,有不少严肃研究或者“主流”研究顶多算是应用性研究,更有甚者就是在耗费国家的科研资源,却仍在自吹自擂自身的科学性与严谨性。
  
  当“主流”研究者在嗤笑或质疑“石头剪刀布研究”时,他们或许应该思考为什么自己那些貌似严肃、科学、创新的成果没有被权威刊物采用,为何没有对实际的知识增量做出贡献。
  
  文/管平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管平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1/24/358563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