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校去行政化需要更多校长的自觉

来源:红网 作者:张燕 编辑:刘艳秋 2015-03-11 00:02:47
时刻新闻
—分享—

  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南开大学校长龚克接受新京报记者采访,当记者问到全国人大提供的资料里,龚克的职务后面加了副部级。龚克表示,可别笑,这是丢人的事。他希望高校去行政化能够加快。同时,他还表示,斯坦福的教务长,可以变成国务卿,日本过去的文部大臣基本上都是东大校长出身。中国的政治体系里,过去从大学走到政府部门相对较少,所以大学校长走向仕途我倒挺乐见。(3月10日《新京报》)
  
  确实,大学校长可以走向仕途,但做校长的时候不该同时有官员级别。长期以来,中国高校普遍有行政化级别,被人为分成了三六九等,高校领导也就戴上了不同级别的帽子。一定程度上说,过多行政化的不仅仅是教育领域才有,所以我们看到,既有像龚克校长这样公开表示高校应该去行政化的,也有在实际工作中确确实实感受到,如果大学没有了级别,很多事情不好办的抱怨。对于前者的观点,公众普遍支持;对于高校应该保留至少暂时保留行政级别的看法,在批评的同时,我们也该深思。
  
  高校去行政化的难度不低,既有外界客观因素,也有高校内部原因。
  
  于外部因素而言,因为教育的特殊性,一定程度的意识形态色彩,导致了公权力的介入越来越深。当下的客观而言,没有了行政级别的校长,找行政部门办事难度多半会变大。另外,校长、书记的任命,谁说了算也是个问题。即便已经获批高校章程的几所大学,这个问题依旧不好解决。有学者还指出,我国高校实行的是“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
  
  而高校内部,这么多年以来,高校行政化浸淫后,不少教职工其实不仅习以为常,相应也形成了教育系统内部的既得利益群体,这正是问题的难解之处。大部分教授、校长、官员都对此欣然接受已久,改革的动力必然很小,改革的对象却注定基数颇大。在很多场合,我们都能听到不少高校校长、教育领域官员对现今大学行政化的不满和批评,但不能光看表面,当改革触及核心利益之时,改革的阻力大增,动力也就消减。
  
  如上所述,高校行政化,既有观念的原因,更多也有利益的考虑。包括高校在内,教育恰恰是最不该行政化的,大部分教育界人士对此其实是非常明白的。大学也好,中小学也好,应该以学校的实力赢得社会包括官员的尊重,而不是靠行政级别本身自动获得不该有的社会和公共资源。国家教育中长期规划中,已经明确了政校分离、管办分离的方向,接下来重在落实。如果有更多的大学校长和教育界人士,能够有这样的自觉,能够像龚克一样大声说出来,把校长后面加行政级别当做丢人的事,高校去行政化,动力自然更足。
  
  去行政化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成败实际上至为关键,只能成功不能失败。不能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大学不去行政化,高等教育就无法和国际接轨,就很难培养世界级的人才。古今中外经验表明,在现代教育体制中,政府可以通过拨款机制来体现政府对大学的管理,避免行政部门对大学管得过多、过死,以实现主管部门和高校的合理权责划分。
  
  高校外部行政化的去除在于管办分离,学校内部治理结构的去行政化,必须有体现学术第一、高校自治的大学章程。目前,少部分高校已经制定了大学章程,这是好的开始。与此同时,通过国家层面的高等教育立法和高校内部的章程,互为补充,才能保证高校选任、议事、决策的独立性,最终实现政治的归政治、行政的归行政、学术的归学术。
  
  文/张燕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张燕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3/11/3620429.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