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平的说,在手术过程中,发现特殊情况是正常的。比如说,有人在做阑尾手术的时候,本来只需要切除阑尾,可是发现小肠也出了问题。这种情况下,如果医生教条地只是做了阑尾手术,也是不负责的表现。因为小肠也需要手术,会让患者二次受苦。但是即便是如此,相应的也需要有责任的划分,术前检查为何没有检查出病灶?增加的医疗项目对患者的健康究竟有多大影响?增加医疗项目是必要的治疗还是属于“过度医疗”?怎么去判别?如果不把这些问题理清,那么“术中加价”必会频繁出现在新闻上,成为医疗行业之“顽疾”。
之所以“术中加价”顽疾难以根除,还需要从当前的医疗体制说起,医院作为自负盈亏的企业,为了能够发展得更好,必然要多赚钱,这也就导致医院管理方面对医生在手术中随意加价持暧昧态度,甚至支持态度,也导致了这种现象频发而得不到有效监管。其次,医患信息不对等,患者容易被不良医生所胁迫,但实际上呢?被蚊子叮了也要说成生物性中毒导致的皮肤红肿,这样忽悠下来,患者为了自身健康考虑也不得不把手术完成。而最后一方面便是维权较难,患者躺在手术台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不得不签下手术同意书,而在维权中,这就成为了医院和医生免责的一纸“护身符”,院方和医生可以说病人是自愿签署的同意书,白纸黑字之下,患者也是有口难辩。
“术中加价”无异于挟命打劫,不仅戕害了患者权益,也使得当前本就紧张的医患关系火上浇油。根除这一医疗行业中的顽疾,还需要从法律法规和职业道德方面加大处罚力度,对“术中加价”并在事后认定为过渡医疗的行为,应当吊销其行医资格并终身不得再次从事相关职业。同时也要加强对医院的监管,不能以简单的行政处罚了之,在行政处罚的基础上还要对医院是否存在监管漏洞进行调查,为医疗行业划出一条不可触碰的“红线”“底线”。
不能让“手术刀”沦为“宰人刀”,整顿医疗环境刻不容缓,否则冷的不仅是个别患者的心,更冷了社会民众对当前医疗发展的信心和期待。
文/吕德新
来源:红网
作者:吕德新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