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9日凌晨,北京市通州区武夷花园的曹先生突发脑梗死,120急救中心救护人员赶到现场后称人手不够,让其老伴丁女士自行找人抬担架。家属认为,此次事件找人搬抬病人耽误了时间,希望有关部门能追责。120急救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各急救站普遍存在缺人的情况,抬担架时需要医务人员以外的人协助。(7月13日《新京报》)
去年11月“南航急救门”事件中,航空公司工作人员与救护车上医护人员就曾为谁来抬张先生下飞机发生争执,无奈之下张先生还是自己爬上担架的。最终张先生“因未及时确诊”被切除0.8米的小肠。事后调查发现,多年来999急救中心的救护车只配备一名医师和一名司机,没有护士和担架工;同时提到,120急救中心的情况稍好,救护车均配备了护士,一部分救护车配备了担架工。但而今,120也发生因人手不足要求病患家属自行找人抬担架遭投诉的事件,看来这情况稍好也并没好到哪儿去,与999相比不过是五十步与一百步之别。
院前急救人员的标配又应当是怎样的?国家卫计委《院前医疗急救管理办法》第19条规定:从事院前医疗急救的专业人员包括医师、护士和医疗救护员。第20条规定:医疗救护员可以从事的相关辅助医疗救护工作包括搬运、护送患者。一副担架总不可能有人抬前,没人抬后,所以医疗救护员常规需要配备两名。岗位有分工,正常情况下,医疗救护员的工作不应由医生或护士来代替;而术业亦有专攻,医疗救护员工作也是有专业技能门槛的,上述管理办法第19条规定:医疗救护员应当经培训考试合格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上岗前,应当经设区的市级急救中心培训考核合格。所以该工作也不宜由病患家属临时随机找人救场,以免万一发生意外,因不掌握相关急救知识技能,好心人给帮出倒忙来,对危重病患造成二次伤害。譬如心率衰竭病人就必须用坐姿或半卧姿态抬,否则就有可能猝死。所以,一名司机、一名医师、一名护士、两名医疗救护员的五人组合,才是一组院前急救人员的标准配置。
120急救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目前各急救站普遍缺人;而业界也一直有招聘更多人的呼声。缺医疗救护员就得招聘;有业内人士透露:“担架工(医疗救护员)月薪一两千元”,报酬太低招不到人,那就得提高待遇。说来说去,说到最后,还是钱的问题。在“南航急救门”事件中,就有调查发现999救护车不配备护士和担架工的目的是减少一大笔开支;那120各急救站普遍缺少医疗救护员,原因是不是也如此呢?
院前急救应对突发,关乎危重病患生命健康安全,属于基础性的公共卫生服务范畴。要落实院前急救5人组合的标配,就需要公共财政多多发力,予以保障。在上海市,医疗救护员配置,就是由公共财政全额保障,免费为市民服务,值得借鉴和推广。
此外,在接到120求助电话时,工作人员也有必要沟通清楚病患家属对于医疗救护员的具体需求。如果危重病患能自行行走,不需要医疗救护员,那经病患家属同意,也可以不派;而如果需要多派,譬如脊柱外伤病人就必须四个人抬,两个不够,否则可能造成截瘫,那就加配。这样,才能使医疗救护员的调度派遣,更为科学合理,达致医疗救护员的优化配置。在当前医疗救护员人手紧缺的现实情况下,这也尤为重要。
文/于立生
来源:红网
作者:于立生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