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6日,浙江省泰顺县微信网友朋友圈、微博等媒体出现有关县教育局计财科科长包序威的负面舆情,他在下乡指导救灾路上被在场的保险工作人员搀扶。泰顺县教育局鉴于该舆情已对全县抢险救灾工作造成较大负面影响,研究决定免去包序威科长职务,并组织人员开展调查工作。(9月17日澎湃新闻网)
可曾想,因为一张在灾情现场的“被搀扶照”而成“网红”,包序威不但招致了网民的口水和板砖,在舆论的压力下他还丢了官职。从网络疯传的照片可以看出,包序威确实在两名工作人员的搀扶下跨过淤泥,图片有板有眼,不经现场调查或是没有拍摄者的配图说明的确很难有客观的认识。事实证明,看到图片后的网民一贯如常义愤填膺,基本上一边倒地站在道德、作风审判的“制高点”,把当事人架在火上烤。
可有图未必就有真相,图片有时候也会撒谎。网民不待事件真相,先入为主,以主观臆想、惯性思维去扩大、扭曲解读一张图片,在自己发泄了灾难情绪、灾难恐慌的同时,有可能让“围观者”悄然上当,让有关当事人无辜“躺枪”。
泰顺县教育局计财科科长包序威的遭遇可谓真实写照,当他因为一张“救灾搀扶照”受到舆论谴责,丢了官职的同时,真相出来了,照片搀扶者和拍摄者相继出来澄清事实:其实当时的情况是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出于助人的好心,帮忙搀扶了一把,并非网络所曲解的当事人摆“官架”;照片拍摄者也发表声明说网络说法与图片本身有很大出入,有关说法系猜测、误读和谣传。
猜测也好,谣传也罢,背后均是自媒体时代网愤情绪膨胀的映射。尤其是在灾难发生后,当地民众还处在灾难恐慌之中,短时期内很难从灾难来临前的惊吓、死里逃生般的噩梦中脱离出来,随之相伴的就是对救灾部门、政府官员的“挑刺”,官员的一言一行随时可能会被放大而引发官民冲突,成为民众的“假想敌”,进而引发“次生灾害”。
类似这样的例子之前已有很多,不胜枚举。浙江余姚某领导下乡视察水灾因穿高档鞋被六旬书记背进村民家,庐山地震救灾一干部被冤枉而受处理,都是因为一张图片被扭曲解读,不实言论给当事人造成伤害。而通常相关方也会迫于舆论的压力,顾及自身的影响会对当事人作出处理,这种雪上加霜的双重“踩踏”无疑是对蒙冤者心灵不可逆的创伤,其元凶就是裹挟着浮躁、不安的网络灾难情绪。
自媒体时代,信息的传递更加便捷,每一个网民都是信息源,微信、微博上随意一条信息都有可能引起舆论狂欢,诸如乌龙事件、夸张表述、代表弱势群体的信息更能点燃网民的围观热情,一旦出现不实事件,对当事人造成的伤害和损失将不可想象。类似语境下,旁观者就需要理性看待问题,要有等待真相的耐性;网络媒体也要真正担起责任,而不是在不加核实的前提下推波助澜,任由舆情发酵;而当时人也需及时回应,澄清事实,相信清者自清。
文/周军
来源:红网
作者:周军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