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链接:一个人的文艺复兴|龚曙光首部散文集《日子疯长》深圳首发
求学十余载,散文集子也渐渐地看了不少,作家们总是以文心绘谱,用力勾勒着悠然惬意的清欢,仿佛人生总是轻松不贫乏。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总感觉这样的文章欠了一份厚重和从困苦中生出的力量。但近来读了龚曙光先生的新书《日子疯长》,我心里却生出点别样的情感与意趣,他丝毫不回避当时生活中真实的贫瘠,却在那样的日子里,默默积攒力量,厚积薄发,生出一种质朴野性与温润气质同在的倔强与勇气。这种与众不同的文学世界带给我全新的阅读体验,仿佛一股气息在我的胸膛中汹涌撞击,令人久久不能平静。
十四篇长长短短的散文,错落着作者的童年和青少年时光,也包含着风物乡情与万千气象。他的笔下绵延出一副悠长的故乡白描,从父母亲人写到童时旧友,从故园小镇写到知青生涯,从蹁跹鹤舞写到盛放梨花,从金黄田野写到葱绿桑园。这些如切如磋的故事,带领我们共同走进了作者的故土——梦溪小镇,在那片静谧而温热的土地上,共同体悟沧桑冷暖、百态人生。
随着作者温暖又不失幽默的笔触,我的脑海中浮现出无数光影。我仿佛坐在作者母亲的课堂上认真听讲,又仿佛正度过和孩童们比赛养蚕的单纯时光;我好像置身于苍茫田野中,和大家一起忙着农活,又好像和知青们挤在一起,望着火光冲天的宿舍默默哭泣。一时间,我好像和赵跛子、娟子、梅大伯等一众人物交上了朋友,一起畅快地交谈和欢笑。
文字的神奇力量就在于此吧。虽然从未亲眼得见或亲身经历,却得到了与书中人物同样的欣喜与悲痛,著书者与读书人隔着薄薄的一张纸,将心路与灵魂紧紧相连,共喜共戚,同乐同泣。
文学作品的神奇之处,还在于跨越文化认知的交流与沟通。作者是湖南澧县人,但是读者却来自于五湖四海,大家根植于不同的文化土壤,却能在冷纸铅字的交流中成为知己,这大抵是因为作者总是从细微之处着手,以真挚的情思动人。对父母家人的爱护,对同学朋友的关心,对弱势人群的体谅和关怀,这些文学作品中的永恒话题,在《日子疯长》中被赋予了新的体味与意义。
这本书最独特也是最打动我的一点是,作者用了极多的笔墨去写小人物,那些在踉跄的人生旅途上也不忘兀自发光的平凡人。从这些乡间人物的经历与故事中,我们能够瞥见生命的原始力量,也得见乡土人伦的代代传承,若是向更深处求索,此间还包含着对于社会变迁的审慎思考。书中无一处沾染空泛苍白的伤时之调,却又无处不体现着,那些流转翻腾的时光在人身上刻下的深深烙痕。张炜先生在序中说,这本书“可以作为复杂的人性标本,一部乡间的百科全书”,确实再合适不过了。
匆匆数十载,拳拳赤子心。作者以深情而不自知,细腻而不拖沓的笔触向读者娓娓道来着,他的人生阅历和故土风情。初看,好像只是他自己的故事和思考,但其实书中承载着一代人的共同记忆与坚守。那些发生在梦溪的故事,谁的祖辈没有经历过;那些跃然纸上的人物,谁的身边没有几个相似的影子?一切的文字都是在写共通的情感,一切的人物都映射出不息的中国。
汩汩流淌于字里行间的深情,会帮助读者打开一扇时空之门,使人们跟随作者一起回到难离的故土,为其间可爱的人们和物是人非的旧时光而久久喟叹。春去秋来,日月盈仄,阴晴圆缺,草木枯荣,日子的长椅上,歇息过太多行吟的游者。愿你翻开此书,能在其中捡拾到惊喜与绮丽,能够汲取到向上疯长的生命力量。
文/程昱媛
来源:红网
作者:程昱媛
编辑:王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