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状元情结与失衡的教育生态

来源:红网 作者:朱永杰 编辑:叶鹏 2013-06-28 22:50:10
时刻新闻
—分享—
  这几天,各省市区陆续公布了高考成绩及分数线,高考状元又成了媒体追逐的焦点。人们发现,高考状元产地往往向“超级中学”集中,这些学校不仅能“批量”生产状元,而且还会囊括全省的高分考生。“超级中学”无疑成了高考的最大赢家。但是,这些学校虽然创造了很多高考神话,却破坏了当地的教育生态平衡,其很多做法也违反教育规律。(6月28日《中国青年报》)
  
  云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曾产生了35名状元;银川一中曾产生了14个状元;西安高新一中以及衡水中学也都曾产生了9名和8名高考状元。状元集中在这些“超级中学”并不奇怪,这类学校通常是面向全省招生的,一些学校为了招到优秀的学生,在中考之前就已经锁定了目标,有些学校为了笼络好学生不惜许出万元奖金。因此,不少“超级中学”笼络了全省的尖子生,再加上优秀师资的集中,这些学校不出状元都难。另外,因为优秀的高考成绩,这些学校的“集聚效应”极强,众多学生想尽办法涌入该类学校,不少学校仅一个年级就有几十个班,上千名学生。
  
  于是,一种奇怪的教育生态呈现了。“掐尖教育”的目的就是制造高考状元。郑州外国语中学比河南省实验中学和郑州一中都牛,原因是她能在全市乃至全省拔尖,虽然这不是她的专利,但是多年来由于更为突出的高考成绩,她的招牌更大更亮。于是,好上加好,优中选优,这些“超级中学”成了航母,“掐尖”之后,让其他普通中学丧失了优质生源,变得异常黯淡无光。高考状元早已成为学校的“金字招牌”。有了“金字招牌”自然会引来更多优秀生源以及择校费。即便没有产生状元,产生北大、清华入学率也是“金字招牌”,有了“金字招牌”,就意味着财源滚滚而来。这是极为浓厚的“状元情结”在作祟。
  
  跟举国体制办体育生产奥运冠军一样,全民体育没有健康发展起来,倒是跳水、射击、体操冠军届届包揽。结果,我们看到,一个冠军之下,是成千上万人当了陪练和牺牲品,残酷得令人忧伤不已。今天的“超级中学”已经开始了商业运作,高考状元和北大清华入学率的“金字招牌”下,是众多高价择校生开始炼狱生活,不管是不是高考的好料,反正是死马当成活马医,一学到底。上两周课才能放一天假,每月都有月考;作业考试化,每天可能都有一科在测试,只要测试就排名,出结果就直接挂在教室后面;作业分必做、选做和自助,如果哪科作业被学生全写完了,竟然就是教学事故。无论多么悲催,都得坚强忍受。“弱肉强食”、“适者生存”赤裸裸地成为教育的成功定律。
  
  其实,学习是一件私密的事情。终身学习也才是第一位的事情。许许多多的孩子并不适合高考,他们身上的灵性和特长经常被考试淹没。如果朝着高考状元努力进军,那么百分之九十的孩子都会被牺牲和摧残掉。而这,恰恰是畸形的教育生态所致。相反,健康的教育生态则是“因材施教”“因地制宜”,“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野百合也有春天”。学校绝不能是“超级中学”,更不能成为敛财的地方。当高考状元被拿来作“金字招牌”,这样的学校其实已经堕落了,已经变质了,我们可以抛弃它。
  
  当下,令人忧虑的就是教育生态越来越糟糕。高考面临“985”“211”一本二本三本高职高专等“宿命”,结果就是在那些面目可憎的专业面前,我们再三绝望。不到百分之十的人进入了“国家重点”高校,百分之九十的人就在普通高校熬过几年拿到文凭走人。尤其是那些三本以下的高校,分数线竟然低得可怜,750分的满分考100多分就可以录取,请问:这是什么基础的学生呢?据说有的高校连分数线都不要了,来者不拒。难以想象,这样的高校会培养出啥样的“合格人才”?
  
  不知道,状元情结下失衡的教育生态还会持续多久?“超级中学”还要拿多少孩子做殉葬品?教育“GDP”政绩距离科学发展和生态文明还有多远?
  
  文/朱永杰

来源:红网

作者:朱永杰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6/29/305872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