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官员勤政的“筛子眼”能否再大些?

来源:红网 作者:丁琪 编辑:叶鹏 2013-08-22 00:08:27
时刻新闻
—分享—
  记者跟随北京市医管局局长封国生“暗访”同仁医院。在现场,封国生试挂“热门”眼科号,排了一钟头终于到达窗口,被告知上午的眼科号全部售罄,局长排队挂号一小时“泡汤”。(8月21日新华网)
  
  近期,医疗卫生系统的官员们很是勤政。前几日,因践行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而对“体验看病”大肆“吐槽”的广东省卫生厅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刚以患者身份发现了不少医疗问题,8月21日,北京市医管局局长封国生在同仁医院吃的“闭门羹”,又让百姓脑海对“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放了一遍电影”。官员下基层、接地气地查找工作中的不足,无论从什么角度讲,都是值得称道的。民间在形容一个人干活卖力时往往用“卷起袖子、扑下身子”等语句,一个卷袖子、扑身子,给人以任劳任怨、脚踏实地之感,将真正干事者的姿态活灵活现地勾勒了出来。惯于头顶乌纱、端坐于高堂之上的官员现如今主动放下“身价”贴近群众、体验一下寻常老百姓过惯了的日子,虽然让早已司空见惯于官僚作风和特权横行的百姓多少有些惊喜,但惊喜之余,百姓毕竟还没有完全丧失以思辨、理性、批判眼光审量作秀与勤政的理智。
  
  此言绝非针对这些通过下基层发现问题的医疗系统官员,也绝无对官员的勤政热情有丝毫泼冷水之意。显而易见,官员下基层、按照群众路线行事,其意在发现平时发现不了的问题,在行业和系统内,作为对自上而下发号施令的一种有效补充,自下而上地疏通郁结、纾解矛盾。这种做法是深得百姓拥护和社会称道的。正如官员“暗访”的初衷所在,旨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那么,发现什么样的问题和解决何种问题,不仅走基层的官方人士要给百姓一个交代,这也恰恰是社会关注此类事件的热点所在。
  
  中国自古便有“治大国如烹小鲜”之说,将治国与烹饪并举,所强调的是火候的把握和分寸的拿捏。如果将官员深入基层查找问题类比一位用筛子筛选粮食的村妇,筛子里准备留下些什么、需要过滤掉什么、筛选出来的东西如何分类等问题,则是一道关乎智慧的选择题。是先急后缓地解决问题还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地不分先后、大小、轻重,“筛子眼”的大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常说官员要屁股决定脑袋,其实是在重复“在其位谋其政”的道理。官位之上、乌纱之下,被历史赋予的类似于父母官、领头羊等多种称谓早已深入人心。面对饱含百姓期望的信赖不心虚,面对肩负的责任不辜负。江湖之远时是一份担当,庙堂之高中自有另一份担当。比如关于“看病难”此事,在民间早已聒噪声一片,相关官员又何必再通过“暗访”之事老生常谈?所以说,医疗卫生系统官员的基层之旅,我们更多的是肯定其扑下身子、挽起袖子的姿态。既然架势已然拉开,那就对百姓闻所未闻者爆爆料、对当机立断的作为吐吐槽。发现百姓不能发现,解决基层不能解决,官员将今后明察暗访时的“问题筛子孔”钻得再大些,再高屋建瓴些,眼光再深邃些,“打蛇打七寸”,相信那些遗留在筛子内的“大问题”一旦搞定,筛下去的鸡毛蒜皮的“小问题”便会像“大河有水小河满”一样一并被淹没掉。
  
  文/丁琪

来源:红网

作者:丁琪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08/22/312045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