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46平方米的建筑竟然是私人住宅,并且还是自行围墙、圈地、私建,一般情况之下,出现此种现象的几率较小,果不其然,媒体曝光之后,真相才昭然若揭。建筑物为县物价局赵姓工作人员所建,用途是年迈母亲养老。然而这还只是表层面、比较浅显的事实,因为单凭一人之力,数千平米的农村私人建筑,想要无比顺利地通过乡建、土管等部门的层层审核,应该困难重重,原来私建者的背后有人社局局长这位哥哥撑腰,看来拼关系、靠后台之风又在助长不良之气。
赵姓工作人员没有办理相关手续而擅自强占农村集体公用地,是明显的违规违法之举,对于这一点当事者供认不讳。可是仍需继续追问,违规建筑得以存在的前提,想必更重要的是,其官级更高的哥哥在其中起了关键性的助推作用,通俗点讲就是为不正之举提供了保护伞。那么,深层次的问题便随之浮现出来:其官员兄长在违建私宅过程之中,具体地扮演了何种角色?执法监督局在后续的调查程序中,不能只关注于赵姓工作人员违规的事实,更应寻根问底,对相牵连的利益方也要严格问责,否则避重就轻的嫌疑是难以避免被人联想的。
数千平米的建筑得以存在2年之久,并在有关部门处理违建物的整治活动中,成功脱身,其中反映的一个问题是执法局的选择性执法与行政不作为。因为就媒体曝光的情形来看,整治期间,其他的违建物都受到了强行取缔,执法者却对3000多平米的私宅避而不见,同时对于“村里要在此建休闲活动中心”的答复是想当然地予以默许。专门的政策和法律对集体公共用地的属性、范围和使用用途,都有明确的界定和规定,执法局的只听片面之词就网开一面,根本的还是来自于官官相护的不正风气。
官员亲友顶着权贵的光环和仗着关系资源,违规私建的行为屡见不鲜,当中折射出来的有领导放松自我要求、满足一己私欲的原因,也有相关部门选择性执法。借口终究站不住脚,违建房不论出自何方之手,也无论上级关系如何打点照顾,监管执法部门都应该严格照章办事;另一个需要关注的是裙带关系的利益输送,针对性的做法是加强对领导人财产来源的监督,并将之纳入工作考核的范围。
文/魏欢
来源:红网
作者:魏欢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