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细节教育不是教育的末节

来源:红网 作者:郑硕 编辑:叶鹏 2013-10-21 00:01:11
时刻新闻
—分享—
  坚持五个月吃学生剩饭,旨在提醒学生不要浪费粮食。近日,烟台大学62岁的保洁员吴明华和自己的同事的以这样举动积极响应校园“光盘行动”,赢得了学生们的尊重和回应。现在,学生们慢慢改变着自己的浪费习惯,拼饭的多了,浪费的少了。(10月20日中国广播网)
  
  尽管吴明华们只是一名普通的教职工,但他们提倡勤俭节约的以身作则却赢得了很多学生的尊重和回应,收到了很好的效果。没有课堂上的侃侃而谈,没有书本上的长篇大论,一个很毫不起眼的细节,却让学生们为之动容,为之改变。这就是细节教育的力量。
  
  类似的案例还有很多,譬如最近媒体报道,杭州文澜中学老校长坚持9年在食堂为学生打饭,在打饭时还会和同学们聊聊学习生活上的事情,被大家亲切地称为“打饭校长”。再如,2012年,复旦大学有58名贫困生赴墨西哥和香港交流学习,由学校承担全额费用。其实,资助他们出国所花费用远高于补助,但校方认为,不能让学生因经济原因失去开拓视野的机会。由此可见,细节教育就是把教育的方式多元化,把教育的手段温情化,使得教育者和学生都有一种参与感。
  
  与此形成对比的是,上个月,浙江省慈溪一中学两位男学生因晚上同床共寝被校方抓住,后校方给出通报批评的处分。而学校解释是出于安全的考虑,引来网友吐槽和“遐想”。最近,沈阳某大学在确定贫困生资格的时候,为保证公平公正,该校采取让贫困学生当众演讲并接受投票的方式,得票最高者才有资格取得助学金,让一些贫困生感觉伤到了自尊。在某些教育方式上欠缺妥当,产生与初衷背道而驰的结果。这与教育者对待教育的态度密不可分。要看到,教育要注重细节,重视细节。而不是把细节教育看作教育的末节。
  
  注重细节教育,首先需要教育者将心比心。在受教双方之间的交流过程中,教育者始终是处于一个强势的地位。因此,教育者要从学生的角度来管理校园,遵循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规律,不要让“奇葩”的校规和行为损害了学生的利益;否则,难以了解到学生的利益诉求,也不会产生温情的细节。
  
  其次,教育者要有一种参与感。参与其中,方能有所感受。以杭州文澜中学为例,假如校长没有去过食堂给打过饭,他能真正了解学生的需求,受到学生家长的喜爱吗?搞好教育,不能只凭数据说话,以旁观者的心态管制学生。身体力行,真正融入到学生中来,才会有师生关系的融洽。
  
  文/郑硕

来源:红网

作者:郑硕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10/21/317438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