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补令”之风从大城市刮到县城,引来了学生及其家长的“抗议”,一定程度上说明了国内各地教育部门今年来贯彻自上而下的“禁补令”动了真格,而不是像之前多次整治时的那样,政策效力仅仅局限在省会城市和大城市。“禁补令”如果只限大城市的孩子,一定无法持续,各省省域内中小学特别是高中的竞争排名,将很快摧垮大城市高中遵守政策的自觉性,而与之同时,省会城市的一些学生家长还会将孩子专门送到“管得严”、补课时间长、实行封闭式管理的外地学校就读。
可以说,这一轮“禁补令”执行初见成效。但教育部门必须面对的一组问题在于,如何说服家长接受学校及在职教师不补课的政策现实,如何理解“禁补令”的意义,以使得家长在家庭教育环节采取配合而不是花钱让孩子去上更多、辅导质量得不到保证的家教。如果不能说服家长,“禁补令”将始终面临家长反对带来的冲击,不排除一些学校和教师出于升学率、利益,以及某种为学生、家长着想的“好意”而挑战政策的违规现象出现。
空洞宣扬“多给娃娃点成长空间”,几乎不可能产生说服效果。事实上,家长之所以坚定的反对取消补课,主要考虑就在于认定补课是提高孩子学习成绩、应试竞争力的重要手段。这种认定是否偏颇?是否应归于家长对“别人家孩子”经验的选择性重视,以及对补课无效案例的选择性忽略,等等,类似问题,教育部门应当经过细致调研和缜密分析,在尊重往届毕业生姓名和家庭隐私的情况下,拿出充分可信的案例事实和数据,来改变家长们的认知。只有让家长和学生都认识到,校内补课和校外家教的成效甚微,其危害性甚至大于效用,行为选择才可能得到扭转。
教育部门还应认识到,家长反对取消补课,甚至许多学生自己也希望延续校内补课,还跟以下因素有关:中小学正常放学时间早于家长下班时间,二线城市及以下的地级市、县城、乡镇缺乏基于社区的青少年活动基地,公共文化活动多在周末开展,再加上教育部门对家庭作业负担的控制,就会让孩子们放学后无处可去,做完作业也找不到其他安全、健康、有意义的活动方式。简言之,取消补课带来了漫长的课外无聊时段,以及对于家长而言,对孩子“学坏”或遇到安全问题的担忧。这些问题多数超出了教育部门的职责范围,但因问题的存在,正在对“禁补令”等教育政策和学生健康成长造成影响,教育部门也有责任与同级人民政府的其他职能部门加强协调联系,推动问题的解决。
文/郑渝川
来源:红网
作者:郑渝川
编辑:叶鹏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