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举报腐败何以如此“悲壮”?

来源:红网 作者:朱少华 编辑:司马清 2013-11-06 00:03:05
时刻新闻
—分享—
  “要么我进监狱,要么他进监狱,我对这次举报很乐观”,在发布题为《致安徽省国土资源厅厅长孙爱民同志的一封公开信》的微博后,安徽亳州市利辛县国土局干部周文彬对本报记者这样表示。如他所料,当他于上周发布上述内容后,又一次引起舆论关注,而他举报的对象是该局局长于强。(11月5日《21世纪经济报道》)
  
  昔荆轲刺秦王时,曾留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诗句。那种行为之所以悲壮,就是因为荆轲的行为在秦王治下是绝对难以复还。不管成败荆轲都是死路一条。但这里的周文斌举报的是官员的腐败行为,不仅是合法的,更是各级政府部门大力提倡的。可他却抱定了“要么我进监狱,要么他进监狱”的“必死”念头,这不仅让人费解,更让人不安。
  
  周文彬之所以下了这样的决心,就是因为自己举报的进程总是一波三折,早在2011年4月,周文彬就开始举报他所在的国土局局长于强等3名局领导受贿,并在微博上直播了自首的过程,但此后被举报者经亳州市纪委调查后,认定国土局局长于强受贿2万元,做“接受党内警告处分”的决定。在工作上不仅没有丝毫变动,且局长照当。而与此同时,周文彬却成了在岗的闲人,长期得不到提拔重用。
  
  在2012年,周文彬又到安徽省国土厅进一步举报局长于强,但举报不仅迟迟没有回音,自己更多次受到威胁,甚至是死亡威胁。而且多次举报让他连国土厅的大门都进不去了。周文彬抱定了要与被举报者“同归于尽”的想法,是一种决心,是一种气愤,也更是一种无奈。
  
  这里的上级部门之所以对周文彬的举报“不感冒”,源于这个人有过“生活作风”问题,受到过单位的处理。这也就决定了他举报单位领导的“动机”,在许多问题上不可能不夹杂着一点个人情绪。但话又说回来,我们国家任何一项法律制度和规定都没有限定受过处理的人就不能举报,更没有规定带有情绪的举报者举报材料就不能受理。不仅如此,近年来很多贪官的倒台往往就是有人带着情绪举报的。在很多人看来,利害关系往往更会成为一些案件的导火索。
  
  但不幸的是,周文彬的屡屡举报除了让自己不断遭受挫折外,基本上对被举报者没构成什么影响。这里面到底是为什么?如果说周文彬举报材料失实,上级部门为何没有答复和解释?那位局长于强在面对周文彬的“硬嗑”之后,为何据理力争,反控周文彬“捏造诽谤”?如此不明不白,一天天的拖下来,不仅让周文彬焦虑不安,更增加了举报人遭受打击报复的担心和危险性。
  
  举报腐败本不该如此悲壮,这也说明我们的举报环境还有待进一步的改善,受理和查处举报工作还需要进一步的强化和提速。周文彬用一种赌博心理面对举报,这是一种情绪,但我们更该把此当成一种态度,一种决心。
  
  文/朱少华

来源:红网

作者:朱少华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3/11/06/3189162.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