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两型”的道路并非一路平坦。在刚开始走“两型社会”道路建设之时,有些人曾有过内心纠结:担心走“两型”道路捆住了湖南发展的手脚、质疑“两型”道路是穷人办富人的事情……而如今湖南已经走过六年的“两型社会”建设道路,再回过头看,才发现“两型”湖南的建设是真正为三湘人民谋福祉的大好事。
“两型社会”的建设,核心就是节约资源,和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与自然生态可持续发展。就当下来看,发展和环境如何友好共存,是政府和人民一直在探求的问题。过去,湖南经济建设在爬坡过坎之时,面临的问题是自身资源能源禀赋并不占优势,且工业结构又一直偏“重”,背后隐藏的资源环境也有透支的忧虑。
就拿湘江来说,这条河串起了湖南76%的GDP,也背负着全省60%以上的污染。资源高消耗、污染高排放的发展模式已经由大自然敲响警钟。如何在富裕的同时,与青山绿水共为邻,这个问题在“两型”概念还没成形之际,就一直横亘在三湘百姓心中。
十七大会议之后,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家确定为“两型社会”试验区,并被赋予先行先试的政策创新特权。这一改革的大手笔正是看中了该地区集工业、能源、农业和交通优势于一体。同时也是就中国资源利用的效率十分低下这个突出问题立意,要以湖南为起点,用“两型社会”建设为突破口,来摸索“又好又快”的发展途径。
湖南要为“两型社会”建设率先示范,首先任务就是厘清“为谁改、谁来改、怎么改”三大难题。“我们所追求的‘两型梦’,就是要实现经济发展可持续,生态环境更优美,人民生活高品质。”湖南省委书记徐守盛如此认为。这也是湖南“两型社会”建设的最真实语境!
满足人民群众的期待,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顶层设计与群众参与的上下呼应,这是“两型”湖南有的放矢的三步曲。勾勒好宏观“设计图”和微观“施工图”,湖南便甩开膀子在“两型社会”的建设道路上热火朝天的干起来。同时积极和群众共振,从而衍生出“绿色保险”“两型产品”“两型采购”等一系列人民智慧的产品。
六年的风雨,也是一路凯歌。在“两型”湖南的成绩单上:曾经全国十大污染城市的帽子被株洲一举甩掉,戴上的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等多项“生态桂冠”;六年整治让湘江干流断面水质达标率(Ⅲ类以上)提高了11.6%、长株潭启动居民水、电、气阶梯价格改革、交易金额达4508万元的排污权交易……面对湖南的赫赫成绩,前来为湖南“两型社会”建设做全面“体检”的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给出“深入人心,走在前列”的肯定!
如果仅把眼光放在湖南的过去,止步于湖南的当下,而不放眼于湖南的未来,“两型社会”的建立就不会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在革命时代就敢为天下先的湖南人,如今在中国改革进入深水区之际,又一次以尖兵的姿态站在了全国前列。而湖南通过“两型社会”的建设,也已经傲然树立起中部地区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文/谢伟锋
来源:红网
作者:谢伟锋
编辑:司马清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