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省人代会分组审议中,面对人大代表拿着财报逐页地“挑刺”、咄咄逼人地追问,财政厅副厅长叶梅芬明显架不住“拷问”,甚至两度以“还要了解其他组意见”为由准备“开溜”,但都被代表强行挽留。看到人大代表审议财报如此较真,提问如此不留情面,不禁要为代表们认真履职的劲头点个赞。
然而,与人大代表们近乎完美的表现相比,叶梅芬厅长的回应则相形见绌,甚至可以用不及格来形容。其实,代表们对财报的“挑刺”并不是“鸡蛋里挑骨头”,更不是有意为难叶厅长。诸如“财政超支700亿为何无说明”、“教育投入的钱为何用不出去”之类的问题,只要稍做一下“功课”,解答起来都非难事。但遗憾的是在代表们的“提问模式”下,叶梅芬厅长的回答绵软无力。很显然,毫无准备才造就了叶厅长今日的“滑铁卢”。
曾起何时,在人们印象中人大会一直是一个“橡皮图章”,开人代会不过就是鼓掌、点赞,认认真真走一次过场。一团和气逐渐成了部分地区两会的主流,部分委员甚至认为不“挑刺”是不给组织添麻烦。于是两会更多的成为各路明星委员的秀场,关于两会的报道也大多集中在一些趣闻轶事上面,对会议本身的关注反而相对较少。正是基于此,才让叶厅长们在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可以年复一年地“混”过去。
事实上,代表们“挑刺”,并非添麻烦,更不是和官员过不去。相反,通过“挑刺”可以把问题摆出来,把不足挑出来。在学校旁边修路,给引入科技人才的组织部发经费,给“送温暖”的干部报销路费,这些都不算投入教育、科技、民生。相信通过代表这些“挑刺”,以后政府的施政会更科学合理,财政报告也会更精准。同时,相信各级政府官员们也会认真备课,以防止出现叶厅长类似的“尴尬”。
文/薛家明
来源:红网
作者:薛家明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