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大幅上涨停车费?对此,广东方面的解释是为了治堵,希望通过撬动价格杠杆,引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方式出行,以缓解中心城区交通拥堵状况。上涨停车费真的能起到“特效”,换来一路畅通么?政策的制定者如此解释:“治理城市交通拥堵,需要通过各类措施进行综合治理,并非某项单一措施就能产生‘特效’”。然而,没特效为何要坚决涨,到底是“涨停治堵”,还是“借堵涨停”?
应该看到,虽美其名曰“差别化停车收费”,但其差异却仅仅是涨幅不同而已。谁都知道,通过价格杠杆引导市民把车停在郊区,应该是有涨有降才对。在城市中心区提高停车费,同时在城市周边区域就要降价;在周边不堵的地方,要给人停车的便利,引导大家把车开到周边,再乘坐地铁公交进城。但遗憾的是这些思路并未有政策体现,所谓的差别化不过是涨停的遮羞布而已。
本次广州调整停车费的依据来自于一个第三方评估,认为“实行差别化停车收费后,预计近期广州中心城区道路交通流量可降低10%左右,干道平均车速提高4%—5%。”但没有真正意义上的上路“实测”,得出的数据有多大指导意义,恐怕政策的制定者都不敢打包票。用一个数学模型作为一次公共决策的理论支撑,既有点“单薄”,也有轻率的嫌疑。
事实上,用涨价的方法,处理公共实物本身就是懒政思维。更何况,即使涨价也不一定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为避免懒政的指责,摆脱借堵生财的嫌疑,有关方面要慎重抬起涨价的靴子。
文/薛家明
来源:红网
作者:薛家明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