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论文抄袭、剽窃现象时有发生,这不仅使高校不正之风愈演愈烈,也极大地败坏了社会的公平和诚信。因此,从端正学风和教学风气,以及惩罚学术不端上来说,抽检论文的举措可谓正当其时。
但是,我们更需要冷静地思考是:抽检论文就能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这并不能改变现行研究生培养制度的设计这一问题的根源。
我国培养硕士研究生的定位是一种基于学术、终结性学位的培养模式。它要求硕士研究生在求学期间,具备较高的学术研究能力。在两年到三年的学制中,学生必须撰写毕业论文,同时在求学期间发表若干篇论文,这无疑会引导研究生还没提高学术研究能力,就想着怎样撰写、发表论文,造假就难免成为“蹊径”。
更关键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学术和终结性并非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全部。调查数据显示,目前只有不到20%的研究生读研是为了做学术研究,那么在社会提供的研究型岗位十分有限的背景下,学生攻读研究生以毕业之后从事学术研究的目的就大大降低。这种情况下,论文真假与否还有那么重要吗?
决定研究生的质量另外一个因素,就是导师的责任。但现实却令人失望,招生环节,是学校负责笔试和面试;培养环节,是学校的发表论文规定代替导师负责;论文答辩环节的制度设计,降低了导师对论文质量把关的责任……对学生的表格式管理、数量指标管理,异化了导师与学生、关系。在师生关系功利化下,又能有多少合格的研究生论文出炉呢?
当然,不管我们在制度设计方面存在着怎样的不足,这些都不能成为论文造假的借口。但是,如果大学的教育、学术管理,不能回归到教育和学术本位,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不能与时俱进,导师不能为学生的培养方式、培养内容、培养质量真正负责,论文抽检再严格也很难提高研究生质量。
文/马子博
来源:红网
作者:马子博
编辑:易木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