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贫困县”在普通民众心里听起来会认为这个地方经济落后,然而个别领导不是带领人民奔小康,而热衷于奔贫困,奔国家级的贫困,一个重要原因是如果列上国家级贫困县,补贴资金、项目会很多。当然用在老百姓身上,用在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民生上面,无可非议,如果借“贫困县”之名,采取各种方式“借”资金项目用于建造豪华办公楼,不但违背了党中央、国务院大力扶持贫困县的初衷,而是耗费公共财政的隐性黑洞,影响的是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
不可否认,无论是地级还是县级,只要是党政机关所在地,那个地方就是政治、经济甚至文化中心,会带动那一带房地产开发、经济繁荣、社会发展。选址迁徙也不是不可,但作为国家级贫困县来说,如此修建造价不菲的豪华办公楼,即或是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合作”,办公楼由开发商出资承建,那么开发商肯定不会做无本的买卖,最终的成本是要由带动的周边的房价增值上涨,居民在购买的过程中,来为豪华办公楼最终买单。
国家财政不可能拨专款让国家级贫困县修建亿元豪华办公楼,地方政府部门只有“拉马填槽”挪用其他项目建设资金,甚至通过发行地方债、贷款来筹资盖楼,必然就减少了民生投资和公共服务,虽然外看豪华气派,霸气十足,住在里面舒适安逸,“风光”无限,却给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埋下了巨大的风险隐患,给一届一届领导留下割不断的“尾巴”。也许住在里面办公“外看舒服,内患焦虑”。
个别地方政府政府热衷于这种豪华办公楼的建设,表面是一种面子工程,一种政绩工程,事实上地方政府很多看中的是土地出让,而与开发商搞“合作”、进行利益交换,难免有“瓜田系鞋”暗箱操作和权钱交易之嫌。对国家级贫困县来讲不排除损害了该建未建的一些基本的民生工程,损害了一些基本相关民众利益。试想那些坐在里面办公的领导部门啥感觉?拿什么给上级部门和基层百姓交代?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李克强总理在3月19号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指出的“对于查出的问题,必须‘曝光’,公开处理”,对于清理楼堂馆所,国家的规定、通知文件已经非常明确。公众期待着法规能够得到真正的执行,政策能够得到真正的贯彻的满意结果。
文/小溪河
来源:红网
作者:刘中顺
编辑:艾伦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