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放开限购作用到底有多大?综合各地楼市反应,尽管确有个别城市松绑后出现过成交量短期反弹,但毕竟昙花一现好景不长。总体观照,松绑并未带来大面积实质性反弹。也就是说,楼市再度让信誓旦旦满怀信心迷信“救市”的专家官员们期望落空。楼市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按市场内在规律运行;换言之,市场“无形之手”抵制排斥人为错装的“有形之手”,并向人愿相反方向的逆反作用,我谓之“排异反应”。
我所谓楼市“排异反应”,至少可以找到三次佐证。
第一次是,2003年以来,中国10年颁布43个政策调控楼市,结果房价却上涨10倍。这是媒体公开报道,国人众所周知的事实。10年楼市调控,非但目标未能如愿,反而扭曲了楼市作用轨迹,损毁了调控和名人信用,对普通民众心理也产生了“狼来了”的惯性。以至坊间出现,房价“总理说了不算,总经理说了算”“宁信任志强,不信红公章”的戏谑解嘲。面对“屡涨屡调屡调屡涨”“愈涨愈调愈调愈涨”的尴尬,客气点说,是调控失利;不客气地说,则是“有形之手”错装,过多过度过失干预“无形之手”引发楼市“排异反应”的教训。
第二次是,新一届中央执政和新一届政府施政3年来,对房地产调控庶几淡化处理,会议文件提法上鲜有“加强房地产调控”“坚持调控不动摇”之类强硬字眼。也就是说,采取的策略是“让市场的归市场,政府的归政府”。用李克强总理的话说就是:“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
我注意到,2008年至2012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几乎每次都有关于房地产调控的相关表态,只至2013年,会议才不提房地产调控。过去10年,国务院会议9次专题研究房地产调控,本届政府国务院常务会议却意外“冷落”房地产调控,不仅未将调控作为专题讨论,甚至只字未提房地产。2014年,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未强调房地产调控,而楼市反应却耐人寻味值得反思。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发布,1-7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金额双双同比下降。商品房销售面积56480万平方米,同比下降7.6%。商品房销售额36315亿元,下降8.2%。另外,1-7月份住宅销售面积下降9.4%,销售额下降10.5%。各方声音坦承,楼市回落是市场自身内生调整需要,是理性回归的正常反应。由是,设若将10年“有形之手”调控失利视为“排异反应”反向佐证的话,3年不调控反而楼市回调房价回落,则恰好正向映证了楼市的“排异反应”。
第三次是,全国松绑限购城市房地产市场,近半尚未出现反弹迹象,松绑限购收效甚微。我将之视为对楼市错装“有形之手”产生的“排异反应”。
我断言楼市已“排异反应”,“有形之手”不能再错装,并不否认“有形之手”对楼市“无形之手”的正确作用。
由于多年政府调控“有形之手”错装楼市,导致目下楼市“面包积压”与“买不起面包”并存的尴尬窘境。近日,国家统计局发布“2014年1至7月份全国房地产开发和销售情况”显示,在房地产市场表现日益低迷之际,多城市住宅“去库存”压力却有增无减。1至7月份,全国商品住宅销售面积49592万平方米,同比下降9.4%,与去年全年的17.5%相比下滑近27个百分点;住宅销售额29874亿元,同比下降10.5%,降幅与去年全年增长26.6%相比,下滑37.1个百分点。
上海易居房地产研究院12日发布《7月份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报告》显示,截至7月底,35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库存总量环比增长1.4%,同比增长22.8%。35个城市中,有30个城市库存出现了同比增长现象。同样是国家统计局数据,截至3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4.2亿平方米和35.3亿平方米在施工面积,按人均30平米计算,足以解决1.2亿人口住房问题。要命的是,近几年来,中国人民银行每季都公布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解读最新版2014年第2季度数据,基本延续了以往数年惯性:63%居民认为目前“房价高,难以接受”;21.2%的居民预期“上涨”;未来3个月内准备出手购房的居民占比为14.4%,低于上季0.6个百分点。
生活常识和市场理性告诉我们,当“面包”积压供大于求时,应顺应和遵循市场内在规律,降价促俏,去化库存,平衡供求,而非相反;一些地方亦步亦趋盲从迷信松绑楼市“限购令”,甚至蠢蠢欲动企图松绑“限贷”、提高“普通住房”标准等等,显然有“有形之手”再次错装之嫌。因为,目下正处“排异反应”中的中国楼市,最需要的是倍加呵护休养生息恢复原气。换言之,就是延续新一届政府藉以“冷敷”处理,修补被人为损毁的市场自身恢复机能,进而保持回归价格理性的惯性。无论如何,重蹈错装“有形之手”的调控覆辙,只会让来之不易早期康复的“楼市理性”前功尽弃付诸东流。
文/陈庆贵
来源:红网
作者:陈庆贵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