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行政逼捐事件时有发生。此前就有云南砚山县政府要求企业自愿将按国家政策退还福利企业增值税的25%捐给县财政,被曝光后引起公众广泛关注。前段时间政府绑架慈善“行政逼捐”的事情还没有落下帷幕,这边广西政府又开始“绑架”企业“逼捐修衙”,还放言“不捐款别找政府帮忙办事”,要知道,政府本就应该为百姓服务,为企业服务。有许多地区为了招商引资,为了扶植企业甚至不惜用优惠政策、主动帮办实事来“拴住”企业,如此企业才能更方便的进行经营,为地方创收,这似乎才是企业与政府之间正确的相处之道。
广西石康镇政府方面却南辕北辙,仗着“山高皇帝远”,做起了“土皇帝”,将自己手中的公权力无限放大,用政府的服务性事项或是审批类事项作为“筹码”,用不容置疑的语气与处于信息弱势地位的企业进行“协商”,目的只是为了“修豪衙”。而这一关键词又再次触动了社会各界的敏感神经。虽说在中央三令五申禁止公共资金用于新建政府性楼堂馆所的背景下,确实存在一些基层政府暗中琢磨进行变相改造,但是“强抢”企业的钱来修自己的衙门口实属罕见。况且捐款本身更凸显出政府凭借行政权力、变相强制的嘴脸,这种做法不只是欠妥。
虽然类似“权力撒野”的新闻并不少见,但如此赤裸裸说出“不捐就不办事”这样缺乏责任温度和服务意识的狂言群众还真是第一次见。这也让政府和企业的关系变得模糊不清,表面上的“权力滥用”让背后的“权钱交易”更具隐蔽性。笔者认为,顶风修建楼堂馆所已是不该,行政逼捐更是罪加一等,同时上级监督部门的“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也脱不了关系,可以说,监管“失声”“哑火”也是当前这种局面的助推剂,试问,如果监管跟得上,令能行,禁能止,权力怎会无端撒野呢?
所以说,在处罚相关责任人的同时,广西石康镇政府、合浦县政府当好好反思,真正约束住跑偏的权力,管住奢靡之风,除掉行为之垢。把精力放在为百姓、企业服务上,把心思放在干事创业上,让“逼捐修豪衙”的事件不再上演!
文/冯梅
来源:红网
作者:冯梅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