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我与红辣椒难舍难分的情缘

来源:红网 作者:叶鹏 编辑:夏熊飞 2014-09-01 00:02:53
时刻新闻
—分享—
  纵然时光飞逝,成长之中有一份情缘在心中难舍难分。从与你的相遇、相识、相知,一路走来,你开阔了我的视野,教会了我理性的思考,见证了我的成长。正值举办2014届“我与红辣椒”征文活动之际,一直来深受“红辣椒”恩惠的我,总该写点什么聊表谢意。
  
  弹指一挥间,与红辣椒结缘也已四年,但与栏目走过的年岁来比,并不算长。《红辣椒评论》以反映民众声音,解读新闻现象本质,正确引导网上舆论为己任,集聚了数以千计的评论作者,斩获了一个又一个荣誉称号。回想起来,我与红辣椒评论的邂逅可谓是“盲打莽撞”,犹记得那是我在上大二上学期的一天夜里,12月份了,天气也有些凉了,我在寝室里裹着被子在电脑桌前百无聊赖地浏览新闻,一位校报记者团的学长QQ上找到我,叫我写篇评论,说是写得好可以帮我发表,然后我就稀里糊涂地答应了。其实,那时候根本没接触过评论,对评论如何写更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但是,既然答应了又不好推脱,况且是为我好,于是就硬着头皮写了。正好看到一组只有几岁的小男孩娴熟卖鱼、杀鱼过程的照片,这名小男孩被网友冠以“杀鱼帝”的称号,回想起两个月前激起千层浪的“我爸是李刚”事件,再加上自己对未来的处境和担忧,不到两个小时,就洋洋洒洒地写了一篇名为《我们社会何时不再“拼爹拼妈”》的文章。写完之后,我也根本不清楚这篇文章符不符合评论文体,当天晚上就把文章传给了那位学长。那时还忐忑不安,生怕学长看了会笑话。不料,第二天一大早,我在睡梦中被学长的电话吵醒,他告诉我,昨儿晚上的那篇文章在网上“炸开了花”。我马上爬起床,百度一搜索,果不其然,当天粗略地统计了下,包括人民网、新华网、腾讯、搜狐、网易等等在内有近百来家网站媒体转载。当时的那种兴奋的心情,真是无以言喻。后来,我发现这些转载的网站大多都来自于红网,就这样,我知道了红网,走进了有“时评黄埔军校”之美誉的《红辣椒评论》栏目。
  
  在接下来的时日里,红辣椒评论就如冬日里的那一抹温暖的阳光,照进了我心里,激起了我的写作欲望。于是,第二篇、第三篇……相继在红辣椒上发表。红辣椒的魅力在于,它能带给你幸福的期待性,因为红辣椒都是在凌晨更新,在你写完一篇评论投给它的那一刻,就注定了你会无眠,往往都会捱过深夜12点,躺在床上用手机进入红辣椒页面,傍着手机幽暗的蓝光看自己的文章是否发表,我相信每一位给红辣椒投稿的时评写作新手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和感受。当时,因为刚接触评论,前几篇也都是仅凭内心最纯粹的情感冲动写的,内容也都是关于自己生活和学习上所见所闻的一些浅陋思考,形式上也都没有新闻由头。随着对红辣椒的接触越来越深,每天学习了栏目上更新的评论文章,学习时评的写作基本要素和技巧,而后写的评论文章也越来越顺手和规范了。最令我难忘的是,2011年6月份参加了第六届《红辣椒评论》年度佳作颁奖暨时评研讨会,那时我作为一位大三在读的学生,能参加这样“大牛”云集的盛会,聆听他们的精彩发言,实属幸运。在此,不得不感谢老杨和时任编辑黄海涛、于立生对我的爱戴。红辣椒就是这样的一个平台,无论是选稿还是活动组织上都特别注重对新手的提携,从而激发新手们的写作热情,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时评写作高手。
  
  记得在面临即将毕业的迷茫、不安时,我曾在日记中写过这样一段话:“学会写时评之后,能够对社会黑暗一面进行抨挞,引起大家的一点关注,甚是欣慰。实际上很多时候是力所不逮,忧思之心却是赤诚。虽然很多丑陋是老生常谈、周而复始,但每一个都还不能悲观,因为每个人都是社会环境的一部分,你多一份悲观,这个社会就多了一份悲观。如果自己写的文字能够有几分分量,并且谋得一份职业,那是最好不过的。”还真被我言中了,不久红辣椒向我伸出橄榄枝,感激和喜悦之情溢于言表。在这岗位上,深知肩上所担负的责任,诚惶诚恐,因而不敢有一丝懈怠,尽自己最大的能力做好选稿、编稿工作。
  
  当我真正成为红辣椒的一名评论编辑时,才真正体味到其中的酸甜苦辣,同时也为其秉持的理念所感动。红辣椒不因作者的身份、地位、所持观点不同,而区别对待来稿,它不忌讳冲突和观点的碰撞,海纳百川,让各种不同的观点亮相和争锋,形成了“辣评、快评、敢评、会评、好评”的五大特点。后来,我因个人原因,从红网辞职,虽然只担任了半年的红辣椒评论编辑,但感情愈加深厚了。作为“过来人”,忍不住对投稿作者们叨唠几句。红辣椒评论一直坚持凌晨发稿,编辑上夜班,每天来稿众多,任务比较重,所以尽可能少地追问编辑有没有收到、稿子为何没上等等问题。编辑们选稿基本上都是严格遵循栏目的用稿标准,没发表出来自己应该多反思一下。而且,现在论坛新增了“编辑札记”板块,尤其是新手应该多看看,才能更明白自己的短板所在。“打铁还需自身硬”,自己的稿子好了,编辑没有不上的理由啊,不是么?
  
  行文至此,在论坛的征文帖中,看到老杨的跟帖说“征文的主题应该更宽泛,也不是一味的为红辣椒歌功颂德。”是啊,正是因为红辣椒有着这种直面自身的不足,广纳建议,不断改进的勇气,才能赢得一个又一个荣誉。常言道:爱之深,责之切。我就不掩饰自己的看法了,如今红辣椒评论最大的问题恐怕还在于上稿作者重复化,投稿的新人越来越少了。我想,一方面可能是时评这一文体在经历热闹与繁荣后,面临着自身发展中的困惑,愿意写时评的新人少了。另一方面,红辣椒在激励措施上稍许不足,以至于比较成熟的时评写作者也不愿意投稿。在这个问题上,我相信红辣椒能够集思广益,采取相应的对策,得到很好的解决。
  
  絮絮叨叨写了这么多,皆源于自己对红辣椒的情感。即使我离开了红网,即使如今写的时评也少了,但红辣椒评论仍在我电脑浏览器的收藏夹上,每天看看红辣椒版面上的评论已成为我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用网络来传递声音,用声音来传递思想”的红辣椒,你促进了我的成长,我见证了你的进步。真诚地祝愿红辣椒评论越办越好,我为你而骄傲!
  
  文/叶鹏
  
  本文系2014届“我与红辣椒”征文活动来稿选登

来源:红网

作者:叶鹏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09/01/3454305.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