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年,我所在的地方,下了震惊世界的一场雪,差不多把整个城埋住了,步行成了无奈却可行的活动方式。媒体开始呼吁“自扫门前雪”,我将最直观感受写出来,刊登在报纸评论版面。我接触时事评论是如此偶然,而和红辣椒谋面更是偶然,一转念也许就会永远错过。同事找到我,要我接着写,然后顺口说,多学学别人的评论怎么写,你可以去红辣椒看一看。几天之后,我才又一次想起这件事,搜索并打开,看完后默然。因为,我知道自己写的只是生活体验,距离抽象分析的层面还差得远。
那年,我试图沉下心,学习写作技巧,每天大量阅读,在夜半忙完后和同行交流,希望改善思维方式。同时,敢想,敢写,稿子隔三差五见报,红网偶尔也会选用。写评论并不难,这个想法挥之不去,直到参加当年的佳作评选,自认还拿得出手的稿子,结果惨不忍睹,被指逻辑不通。当时我的想法是,与入围的作品相比,确实存在着差距,但不承认那么大。可在恶补逻辑知识时,我逐渐发现自己错得离谱。最后,我为自己列好书目,两耳不闻窗外之事,甚至数年不敢写评论。
那年,我伸手所及的地方,就会有没看完的读物。再读红辣椒上的评论,观点背后的逻辑和作者的思维,跃然屏幕之上,哪位作者,哪种风格,有所了解。我的风格呢?在一个接一个的瓶颈里,丢失了最真实的自己。但所写评论开始有所斩获,距离红辣椒的佳作越来越近,也有幸和评委作者面对面交流,受益匪浅。也就在这时,明白了一个道理,所有人都在努力,而每个人的努力,只是为了在最后完成普通的生活,包括写作。做一个普通写手,就是恒定的生活,这是我想要的吗?
那些挣扎的努力,让我看清楚差距,红辣椒就是一把精确的尺子,量出不足,测出进步,然后告诉你,前面已经有无数人测量过了。这是压力,也是动力,老家的谚语说,不怕慢,就怕站,只要不停下,就会到终点。也像让人上瘾的跑步,总有一个更快的伙伴,那个熟悉的陌生人,他就在不远处的前方,从来不会苦等着你,可只要你不停下来,他也不会离你而去。
华山可以论剑,五岳可以论剑,评论体现出来的价值、是非、利害、对错几把剑,每个人却只能扪心自问,此时此刻,五味杂陈,佛却曰不可说。
文/赵查理
本文系2014届“我与红辣椒”征文活动来稿选登
来源:红网
作者:赵查理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