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应对制造“短命建筑”的官员狠狠打“板子”

来源:红网 作者:向从南 编辑:宋飞 2014-10-15 00:04:35
时刻新闻
—分享—

  近日,广州市耗资8亿建成的陈家祠广场,仅使用4年时间,即因为地铁建设需要“推倒重来”,引起公众广泛关注。(10月14日新华网)
  
  2009年,广州荔湾区投入8个多亿对陈家祠进行扩建,将古祠周边的建筑拆除,3.7万平方米的一期陈家祠广场,八成空地加种高大乔木,统一铺设复古的麻石和青砖,其中东侧下沉广场改建成“余荫亲境”的绿化广场。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曾表示,每年20亿平方米新建面积,让我国成为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筑量最大的国家,而建筑的平均寿命却只能维持25—30年。反观发达国家,英国的建筑平均寿命达到132年,美国的建筑平均寿命也达到了74年。而8亿建成的陈家祠广场,仅使用4年时间,即因为地铁建设需要“推倒重来”,这一建一拆,公共财政将要为此付出多大的代价,又有多少民脂民膏被白白地浪费掉?由此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政府决策部门在做出决策前,有没有对上述场馆的建设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和可控性评估,并广泛听取社会各阶层的意见和建议?
  
  其实,8亿建成的陈家祠广场因为地铁建设需要“推倒重来”,是浮躁的政绩观在作祟。浮躁的表现有很多,其中最明显的一点便是急功近利。一些地方政府在工作中只顾眼前利益,对老百姓需要的、关心的工作不去做,专做一些面子工程、形象工程、花瓶工程。这样一来,不仅老百姓得不到实惠,还浪费大量钱财,给发展带来许多隐忧。
  
  除设计和施工质量原因外,“短命”建筑更常见的是源自短视规划、问责不力。在许多城市,“一届政府一套城市规划”的现象十分普遍。一些地方官员受错误的“政绩观”影响,往往拍脑袋、想当然地大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脱离实际的“政绩工程”。“今天建、明天拆”式的重复建设可以说是导致中国建筑“短命”的重要原因。规划者和设计者如果眼光放远一点,作出科学、合理的规划、设计,就不至于导致如此多的“短命”建筑。
  
  按照党纪,挥霍浪费公共财产的要被纪律问责,遗憾的是,现实中并没有多少人会因此而真正受到处分。因此,相关部门应该出台并细化相关政策法规,严厉禁止没有质量问题的建筑提前被拆毁,以最大限度地避免浪费。同时,也应该对那些因质量问题“短命”的建筑的相关责任人“秋后”算账,依法追究责任,使质量至上的观念深入人心。只有形成足够的威慑力,才能让形形色色的“伤民工程”、“短命工程”不再重复上演。
  
  文/向从南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向从南

编辑:宋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4/10/15/349209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