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为官不为是稀释反腐红利的潜在威胁

来源:红网 作者:徐甫祥 编辑:夏熊飞 2015-03-09 00:08:35
时刻新闻
—分享—

  在国务院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透露,去年投资完成率总体上达到86.8%,但个别领域重大工程投资只完成一半左右;全国建设用地供应量下降了16.5%,已供土地使用率只有50%左右。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一些代表委员指出,随着反腐力度加大,有的干部礼不收了、饭不吃了、红包不收了,但该做的事也不做了,该协调的也不协调了,以所谓表面“干净”掩盖实质“不为”。(3月8日人民网)
  
  个别领域重大工程推不动,已供土地使用率不到50%,这种状况是多年来少有的。为此,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对“为官不为”给予了高度关注。可见,“为官不为”现象已成为当前阻碍经济发展、稀释“反腐红利”的潜在威胁。
  
  当下,“为官不为”者主要显露为下述两类心态:部分官场的“老油条”或一些“既往腐败链条中的既得利益者”,在现今无礼可收、无利可图的情形下,从“为官乱为”异变为“为官不为”,当起了“无利不起早”乃至连“钟”也不“撞”的“和尚”。另外,还有一些官员,不能区分腐败与失误的界限,认为改革有风险,干事难免犯错,不干事反而安全。这类官员因为害怕主动作为“摊上事儿”也进入了“为官不为”的行列。
  
  “为官不为”,无论作为一类现象,还是一种思潮,若任其泛滥,其危害程度不亚于“为官乱为”。不管是“在其位不谋其政”,还是“当官不为民做主”,都将严重阻碍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损害政府的公信力,并对当今的政治清明及经济发展形成反向冲击。譬如,腐败经济坍塌后,企业启动工程项目时,可以把以前用在花钱打点方方面面的时间、精力及资金放在研发产品、完善设计、改进质量等方面,从而提高企业投资和运营的效率。但企业的努力若屡屡被“为官不为”所消解,则很可能毁掉这一切,使倚靠反腐败成果才得以优化的发展环境再度恶化。同理,逐步肃清的腐败和逐步改善的风气,令全国的投资环境改善。目前,正是各类资本驰骋市场、大显身手的最好机会。若“为官不为”现象不除,则这一绝佳机会亦会转瞬即逝。更可怕的是,“为官不为”滋生的懒政、惰政、不愿担当等弊端将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反腐败斗争的成果,断送来之不易的大好开局,并可能使公众对当前形势产生误判,从而对党和国家正在推进的各项工作形成负面干扰。
  
  从本质上看,“为官不为”和“为官乱为”是一对孪生兄弟,其表现形式是从一个极端到另一个极端,实质上同属腐败滋生的两个毒瘤。因此,我们应象反腐败那样,下大决心、花大力气去整治“为官不为”现象,确保“反腐红利”不缩水、不稀释。
  
  与“为官不为”相反的是“为官有为”。因此,要消解“为官不为”现象,除了惩治“为官不为”者外,更需要激励“为官有为”者,为想干事、敢干事的官员提供发挥空间,甚至包括非腐败性质的试错机会。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完善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对实绩突出的,要大力褒奖;对工作不力的,要约谈诫勉;对为官不为、懒政怠政的,要公开曝光、坚决追究责任。笔者相信,随着两会精神的贯彻落实,“为官不为”者“混日子”的时间不会太长了。
  
  文/徐甫祥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徐甫祥

编辑:夏熊飞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lj.rednet.cn/c/2015/03/09/3618256.htm

阅读下一篇

返回红网首页 返回红辣椒评论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