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替考事件持续发酵。近日又有媒体透露,记者实名举报舞弊后被工作人员故意拖延达33分钟之久。而记者6月7日上午持假身份证顺利进入考场,开考后假身份证被按高考流程收走。但事后警方从监考人员处提取的身份证变成了真实的身份证,疑遭监考者掉包。(6月11日《新京报》)
种种迹象使我们有理由怀疑,江西替考案恐怕并非仅仅是由社会人员组织的一次舞弊事件,背后很可能隐藏着严重的公职人员渎职与公权腐败。
从以往经验来看,但凡涉及公共秩序领域的大面积违纪行为,我们都不难发现公职人员渎职与公权腐败的因子。尤其是高考,经过多年的操作,已形成了相当严格、严密的操作流程,核查措施层层嵌套、操作流程环环相扣、保障设施也逐年改善,大面积的、猖獗的舞弊行为如果没有公职人员的配合与参与是不可想象、也极难操作的。然而,江西替考案,如果没有记者的卧底潜伏,恐怕也很难被发现。这就足以说明,替考案并非表面上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在江西替考案曝光之后,许多人恐怕都怀疑其中可能存在公职人员的渎职与公权腐败,媒体披露的可疑情节,只是将公众的这一怀疑进一步做实而已。
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秩序也最容易从内部瓦解,高考秩序亦如是。替考不可怕,社会人员组织的孤立的舞弊行为也不可怕,可怕的是公职人员利用职权兜售私货、腐败牟利、破坏秩序。只要守护高考公平秩序的机制健在,孤立的舞弊行为就酿不成严重的后果;但是,假如维持、经营、守护秩序的公职人员成了秩序的破坏者,近水楼台,在高考秩序下开辟出一条腐败利益链,高考的公平价值也就难免名存实亡了。
高考秩序事关千万学子的未来与前途,关乎千万个家庭的付出与期待,一旦被破坏,后果极其严重。纵然现实社会中“拼爹”现象严重,但高考的公平价值仍然是我们社会民心所系、舆论所向,是我们社会对于公平价值的底线与残存的共识,若任由几只“仓鼠”予以破坏,高考公平名存实亡,使公平的底线破灭、共识瓦解,这将是我们社会不能承受之重。
所以,对于替考案,唯有彻查其中可能存在的公职人员渎职与公权腐败,严厉追责,并斩断其中可能存在的腐败利益链,才能给公众、社会一个清楚明白的交代。
目前,警方已逮捕了几个所谓的替考组织者,但是无论从理性分析而言,还是从记者披露的几个细节来看,这几个所谓的替考组织者,恐怕都不是替考事件的真正主导者与主要参与者。如果调查仅仅止于此,投鼠忌器,在外围打转而不深入真正的问题,拿几个小角色开刀而不揪出端坐在公门里的幕后操盘手,做表面文章而不触及深层的利益链,这恐怕不足以回应教育部的铿锵誓言,不足以令社会满意,不足以对违法乱纪者有所震慑,不足以使涉嫌渎职以及可能参与其中的公职人员付出应有的代价,更不足以维系、守护高考的公平秩序。
文/岳乾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岳乾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