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四川南充市多位村民反映,村里很多贫困的家庭从去年开始申请低保,但到现在都没办下来,其中有贫困癌症病人患者申请低保亦被拒,与此同时,一些有车有房的人,却能领到低保。对此,市府回应,低保办不下来,是因为申请者所提供的材料不齐全。(7月24日《华西都市报》)
对这一新闻,如果只关注前半部分,我们不免义愤填膺,本为保护弱者的低保却将真正的弱者排除在外,其中恐怕存在某些官员、某些部门的懒政不作为甚至腐败行为。但若结合后半部分,问题可能就变得复杂起来了。
如果官方的回应是真的,贫困户无法办理低保确实是材料不齐全,那么,我们就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在保护弱者的问题上,程序的边界在哪里?
一方面,就人性而言,对于弱者现实存在的困境,我们往往期待国家的切实保障能越过太多的条条框框,能跨过官僚主义的泥沼,直达最底层、最边缘、最弱势者,纾解他们最切身的苦痛。但另一方面,就国家制度、社会组织而言,我们又不能无视制度的意义与程序的价值,我们又寄希望于以程序来保障权力不被滥用、公共资源不被非法侵吞,寄希望于以程序公正达到实质的公正。因为,我们国家现实存在的问题就是,不按照规则、程序、章程办事的情况太普遍了,权力的种种荒唐、社会的种种乱象,根源无不在于此。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尤其要宣扬、彰显程序的重要性。
但这样的矛盾就不免导致一个问题。弱者之所以弱,最根本的原因乃在于他们缺乏适当的教育。而教育的缺失导致他们缺乏理解制度程序的能力,更缺乏利用制度程序来为自己谋取利益的意识。这就导致他们在面对官僚主义的程序之时,既不能领会,也不能利用,进而导致他们被冰冷的程序抛弃,进入不了程序保障的视野。
可以说,真正的弱者是被完全边缘化的一个群体,他们的身份是沉没的,他们的声音是沉没的,他们的需求更是沉没的。这是我们国家无法忽视的现实,在多少社会的角落里、底层的沟壑中苦苦挣扎着一些弱者,他们根本没有能力、没有渠道以弱来博取国家、社会的关切;反之,那些能在公共媒体中发声、能靠弱势来赢取关注的群体,往往并不是真正的最弱势者。在这样的情况下,程序正义如何能实现实质的正义?
那么,如果我们暂时搁置程序、突破制度的窠臼,将公共资源直达那些沉没的群体呢?这样的口子若开的小了恐怕也无济于事,若开得大了,那么我们又如何保证这种无视程序的权力口子不被滥用,不被某些人用来谋取私利、利益勾兑?需知,制度程序就像守护权力运作的“堤坝”,一旦被一些看上去合理的理由撕开一个缺口,就极易泛滥为权力滥用的汪洋大海。再者,制度与程序若失去作用,权力的运行必然依靠个人的意志,而个人意识不免存在偏见、短视与不稳定,依靠个人意志来追求社会的公平公正,无数事实证明这无疑是缘木求鱼、与虎谋皮,贻害甚大。
诚然,我们可以寄希望于教育,使弱者逐渐打开通往官僚主义程序的渠道;寄希望于良心媒体打捞沉没的声音,使弱者也有机会发出自己的声音。然而,对于那些苦苦挣扎在生死边缘的弱势群体,教育的作用他们恐怕等不来,而偶然被媒体相中的这一份幸运恐怕仅仅属于凤毛麟角的“幸运儿”,远水解不了近渴、杯水也解不了大渴。
是以,面对现实的困境,保护弱者,如何讲程序,讲程序又该到什么程度,这是我们社会需要思考的一个问题,也是考验政府治理的一个难题,更是推进社会真正的公平正义的一个绕不过的课题。
文/岳乾
(辣味时评,一扫就行!欢迎各位亲爱的作者关注红辣椒评论官方微信!同时官方微信平台将不断推荐展示优秀作者!)
来源:红网
作者:岳乾
编辑:刘艳秋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